2018年1月15日 星期一

2017-DSE-BIO(I)A 題解



2017-DSE-卷 1A 題解

影片版


2017-DSE-BIO(I)A (1-5) https://youtu.be/F2e6M5kEg24
2017-DSE-BIO(I)A (6-11) https://youtu.be/EXgIyRUu6YA
2017-DSE-BIO(I)A (12-16) https://youtu.be/RS2wtkIJgHk
2017-DSE-BIO(I)A (17-20) https://youtu.be/7gIo5AqnFRo
2017-DSE-BIO(I)A (21-26) https://youtu.be/P-nmGxha6rg
2017-DSE-BIO(I)A (27-31) https://youtu.be/UC1XOLFrSFM
2017-DSE-BIO(I)A (31-36) https://youtu.be/5EyYS7c5kOc

---------------------------------------------------------------------------------------------------------------------
文字版

1.      C
脂質消化肯定是分解。
由於糖原由葡萄糖組合而來,因此屬合成。
肌肉纖維是蛋白質,由許多不同氨基酸組成,屬合成。
吸收作用既不是合成,也不是分解代謝。

2.      B
題目指出酶X是澱粉酶,澱粉酶於唾液腺及胰臟分泌,因此可於口腔及十二小腸找到。
當然,同學不要鑽手角尖,既然澱粉酶於口腔內找出,口腔的食團推至胃部的話,一定也把唾液的澱粉酶帶至胃部的,但一般來說,不當作答案。

3. A
試驗結果是正的話,代表測試到試驗欲測試物質的存在。例如本立德試驗用以測試糖的存在,出現橙紅色沉澱物代表有還原糖,屬於正反應結果。
試管R內含澱粉溶液及酶X(即澱粉酶,題目所示的)。實驗開始時,應含有
(1)    澱粉
(2)    蛋白質(因酶本身便是蛋白質)
但應該未有還原糖的存在。

4. C
裝設試管S的目的應是測試經煮沸的酶X對澱粉的影響,而不是顯示酶X經煮沸會變性,這是解釋來的。
其他選項皆是正確的。

5. A
既然都可消化麥芽糖,因此所有不同麥芽糖酶的活性部位都可與麥芽糖分子結合,因此就算形狀不是完全一樣,也應是相似。
不同的麥芽糖分子大小各有不同,自然便有不同的氨基酸序列,不同氨基酸序列會影響三維構造,但活性部位沒有大變動,不同的三維構造亦會影響酶的特性,包括最適溫度及最適pH值。

6. C
光的分解屬電子傳遞反應,需要於膜上才能效進行。
其他的反應皆在葉綠體的基質內進行。

7. C
這條題目屬背誦,請好好記清楚。
NAD再生位於線粒體內膜上。
產生二氧化碳位於線粒體基質。
丙糖磷酸轉化為丙酮酸鹽位於細胞質。

8. B
如是B型的人,有可能的基因型是BO()BB(),而O血型一定是OO。因此他們的下一代有一半機會生出B型血的人,祇出現2B型血下一代,由於數目太少,無法判斷,起碼出現10名全部B型血才能較確定親代的B血型是純合的。

9. A
DNA上編碼股是AAC的話,模版股(用以製作mRNA的部份)TTG,而mRNA上密碼子的則是AACtRNA上反密碼子則是UUG

10. D
突變是所有演化的基本條件。自然選擇可使較優者繼續繁衍下去。而分隔則可使物種能於不同區域也能各自演化。

11. D
由於地理上分隔開,無法判斷Q是否較P有更佳的適應力,因為如Q位於P的區域的話,那便不一定能適應到。
由於QP演化而來,開始時區域II應祇有P而沒有Q,但之後演化出Q,說明P在區域II生長應不良。
區域III肯定環境條件不同,否則便不會演化出另一物種。
因此祇最有可能的是PQ屬同科,由於QP而來,有可能屬同「屬」。

12. B
初級演替開始時的物種應較少。

13. A
樹木吸收的大部份水分,其實會以蒸騰作用散失,因此也可說主要作用是補償散失的水分。

14. B
凡土林是油脂性物質,用以覆蓋葉面,防止水份散失。這實驗用以顯示水分運上枝葉的途徑,塗上凡士林會減慢水分向卜運送的速率。
在紅色溶液的液面加上一層油可防止水分散失,但這實驗祇觀察枝條內部,並不需要量度整體重量,因此不需要加上一層油,雖然加上了也沒影響實驗結果。
在紅色溶液中切割枝條下端,可於切口較整齊,也可使木質部不易被空氣阻塞。

15. A
枝條的生長需要光、水分及適當溫度,由於沒有缺水的可能,因此炎熱和光亮應使枝條生長最快。

16. D
由於水分經木質部運輸,於枝條中,木質部位於外圍,即答案D。圖A是根部的木質部位置。

17. C
保衞細胞是用以控制氣孔大小,跟支持葉片無關。
木質導管依靠厚及堅硬的特性,支持葉片。
葉肉細胞靠吸水後硬脹支持葉片。

18. D
選項D肯定是正確的,動脈及靜脈管壁相對較厚,血液內物質無法離開的。
靜脈的管腔較動脈大,是對的。靜脈的血壓亦較低,也是對的。但並不是因為血壓低導致管腔大。不過由於血壓較低,管腔較大的確是適應更多血液回流至心臟的特徵之一。
同樣,動脈有一層厚的彈性組織是對的,但原因不是因為有較細的管腔。
大動脈內的血壓最高是對的,但原因不是要負責供應血液到全身,這是重要性。原因應是左心室的肌肉最厚,心臟收縮時會提供最高的血壓至大動脈。

19. B
受精作用應位於輸卵管,即位置1
精液釋放至陰道,即位置3

20. B
位置1,即輸卵管堵塞,最多祇是卵子無法受精及受精卵傳至子宮,其他狀態都不受影響,包括排卵。不過那隻排出的卵子一定無法受精,最後死掉然後被身體吸收。

21. B
由於題目已明示倍數相同,因為細胞增大是錯誤的。因此祇有細胞分裂及細胞分化。

22. C
第一週期(12),第二(24),第三(48),第四(816),所以是四個週期。

23. D
其實教科書內沒有列出甚麼階段才可植入,但基本上應是胚胎發展至一定階段才能植入,否則無法有效植入。因為胚胎需要發展出絨毛,才能穩固地固定於子宮內壁上。低於16個細胞的胚胎,估計應不能發展出相應的絨毛。

24. C
頭部的體積應首先發育完畢,因此嬰兒的頭部比例一般較大,因此I是頭部。
身體於幾歲前發育較快,之後慢下來,到青春前再上升。因此II是身體。
生殖系統基本上到青春前才會開始發育,因此III是生殖系統。

25. A
構造1是半規管,負責感受頭部的移動,不涉及聽覺的形成。

26. D
當有聲波時,聲波會透過鼓膜(4)、聽小骨(2),傳至耳蝸(3)

27. C
近視是影像聚焦落在視網膜前的現象,需要配戴凹透鏡使光線發散更遠。

28. A
選項中唯一需要能量以維持狀態的是睫狀體的肌肉。



29. C
題目列出這是運動神經元,因此較長的一端的神經纖維是軸突。
Y連接的是肌肉纖維,而不是XX應該連接中間神經元。
因此神經訊息(電脈衝)應由XY傳送。兩端皆有突觸,但神經訊息通過突觸用的是神經遞質,不是電脈衝月,而且,Y之後的是肌肉纖維,不是神經元。


30. D
眼腈是感覺器官,不屬中樞神經系統一部份。

31. D
生長素於根尖分泌,擴散至延長區(即圖中Q),使延長區的細胞延長及開始進行分化,形成分化區(P)

32. D
過程3是硝酸鹽化合物轉成氮氣,是去硝化作用,涉及的細菌是去硝化細菌。
過程6是有機殘留物轉成銨化合物,是分解作用,一般涉及真菌及細菌。

33. C
1是亜硝化作用,需要亞硝化細菌。
2是硝化作用,需要硝化細菌。
3是去硝化作用,需要去硝化細菌。
4是植物的吸收作用,不需要細菌。
5是固氮作用,可能涉及固氮細菌。
6是分解作用,需要真菌或細菌。

34. B
S 是草地生態網中能量流的起點,應是屬自養生物的植物(即是草),,從光得到能量。TR屬初級消費者。Q有可能也是初級消費者。於生態系統中,應是愈底層的生物的生物量愈大的。因此於此圖中S的生物量應是最大。
T是初級消費者,那P便是次級消費者了。
Q同時是初級(S->Q)、次級(S->T->Q)及三級消費者(S->T->P->Q)

35. A
一般而言,食物鏈不顯示分解者,因為分解者很易繪畫,所有食物鏈及網內的生物的能量最有機會傳送至分解者上。因此圖中祇有Q符合這條件。

36. A
糖尿病I型屬胰島素依賴型,因為身體無法產生足夠胰島素,遺傳是主因。
糖尿病II型屬非胰島素依賴型,其實身體仍會產生胰島素,祇是體細胞對胰島素反應差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