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1日 星期三

S3 生物科上學期期考(2022-23)MC題解

 

S3 生物科上學期期考

2022-2023

(建議答案及題解)

 

第一部份:

1.      A

: 澱粉由葡萄糖組成,葡萄糖是一種的分子名稱。多肽由氨基酸組成,但氯基酸有約20種,多肽由不同的氨基酸組成。兩者皆可以釋出能量,但留意,澱粉會先分解作葡萄糖,人體吸收葡萄糖後才能釋出能量,澱粉並不存在於人體內。人體貯存碳水化合物是以糖原(也是由葡萄糖組成)而不是澱粉。多肽也需要先被分解成氨基酸,進入人體後才能釋出能量。人體的組成主要蛋白質(多肽),並不是碳水化合。

2.      C

: 低倍時影像光線較強,也可觀察更大的視野範圍(即可於同一面積下觀察更多的細胞,可更易找尋其他細胞。於低倍時影像較易調焦,因此一般做法是先於低倍時調好焦才轉高倍觀察的。

3.      B

: 圖中的2µm大約是1cm,因此放大率是1cm/2µm

    1m=1000000µm = 106µm1cm=10000 µm1cm/2µm = 10000/2 = 5000 x

4.      A

: 圖中使用的是電子顯微鏡(題目已標明),白血細胞可於光學顯微下觀察到,光學顯微照片有色彩,但解析度亦較差,不能看到細胞內很多細節。

5.      D

: XY祇有糖是份量是不同的,因此實驗結果的差異祗可能來自糖的份量。

留意,如以上有超過一個因素不同的話,便無法作出任何結論。科學探究上不接受糖或水或温度會導致實驗結果這類結論的。

6.      B

: 排泄的定義是排出代謝廢物。代謝廢物指的於體內進行化學反應後產生的廢物。糞便內絶大部分的物質不屬代謝廢物。

7.      D

: 純記誦。三者皆是使用光學顯微鏡的好處。如使用電子顯微鏡的話,樣本必定已死,而且一定沒有色彩。電子顯微照片的色彩是後期電腦或人手加工的。

8.      A

: X Y是雙層膜,細胞內祗有三個細胞器是雙層膜的: 線粒體、葉綠體及細胞核。內膜凹凸的一定是線粒體﹕因此Z是線粒體。那X便祗能是葉綠體。

9.      D

: 真核細胞的定義有細胞核的細胞。真核細胞有線粒體及葉綠體,而原核細胞(例如細菌)沒有。無論是否真核細胞也可能有細胞壁,雖然成份不同。

留意,原核細胞(例如細菌)雖然沒有線粒體或葉綠體,但原核細胞仍可進行呼吸作用的,部分更可進行光合作用。

10.  C

: 由單一種類細胞組成的是組織,例如上皮組織。皮膚是器官,由不同的組織組成,例如毛髮、上皮組織,血管組織,結締組織等等。葉片是器官,但根毛細胞並不屬於葉片。

11.  B

: X沒有細胞核,因為沒有核膜,染色體散佈於細胞質內。XY皆有細胞壁。所有活細胞一定有細胞質的。

12.  A

: 低倍下,樣本影像較小,但可視樣本面積自然較大。光度較強。但細節不足。

13.  取消

: 題目說甚麼食物物質不會進入身體。其實除了單糖(葡萄糖、果糖及半乳糖)之外,其他形式的碳水化合物皆無法直接進入身體的。

14.  C

: 純記誦。分解雙糖成單糖的過程稱為水解作用。

留意,其實分解甘油三脂或多肽的過程也是水解作用。

15.  C

: 純記誦。兩粒葡萄糖經縮合作用會形成麥芽糖,許多葡萄糖會組成糖原(於人體)或澱粉及纖維素(於植物內)

16.  D

: 原核細胞沒有核膜,因此也沒有細胞核,但不可能遺傳物質也沒有的。雖然同學不太肯定其他選項是否正確,但這題目考的是知道原核細胞也一定有遺傳物質便可以。

17.  B

: 純記誦。細胞壁的成分堅韌,可固定細胞的形狀。細胞膜的分子其實是流動的,因此細胞膜是可變形的。

18.  C

: 雖然脂質、蛋白質及碳水化合物也可於人體內釋出能量。但最快及最易釋出能量的是單糖。維生素無法釋出能量供身體用。

19.  A

: 純記誦。素食者最易缺的是蛋白質,豆類是用以補充蛋白質。但留意,其實不同的豆類含有不同的主要食物物質,碳水化合物、脂質及蛋白質皆有。祗是素食者可從非豆類類植物性食物中也可攝取碳水化合物及脂質。因此進食豆類最主要補充的是蛋白質。

20.  D

: 純記誦。祇有碳水化合物、脂質及蛋白質才能提供能量供人體使用。

 

2023年1月7日 星期六

2022-23-中五生物科上學期期考(MC)

 2022-23-中五生物科上學期期考(MC)

(建議答案及題解)

 

1.      B

: 光反應位於基粒的類囊體表面,而暗反應位於基質,光反應的產物(ATPNADPH)會送至進行暗反應,因此祗有基質不可能會進行光合作用。X含有基粒及基質,二氧化碳才會被吸收消耗掉。如果把兩支試管都放在黑暗環境的話,那兩支試管內的二氧化碳皆不會被吸收。但如果加入NADPHATPY的話,Y便會吸收二氧化碳,因為光反應的產物本來便是ATPNADPH

2.      B

: 吸收最多二氧化碳的位置,自然應是光合作用速率最快的位置,即是Q(柵狀組織)。留意,R(海綿組織)雖然更接近氣孔,二氧化碳應該更快到達的位置,但由於光合作用速率較慢(因葉綠體也較少),二氧化碳的吸收率也較慢,導致細胞內外的濃度梯度較少,二氧化碳擴散入海綿組織細胞的量也較少。

3.      B

: M點時,光強度增加時,光合作用速率也上升,因此光強度是限制因素,其他兩項因素(温度或二氧化碳濃度)的上升也沒有使光合作用速率上升,因此温度及二氧化碳皆不是限制因素。於N點。二氧化碳濃度之後已沒有再上升(都是0.4%),因此無法確定二氧化碳濃度是否限制因素。但温度之後仍有上升(1520),而光合作用速率上升,因此於N點時温度是限制因素。

重要提示: 限制因素的定義是,如於某一時段,某一因素上升時,光合作用速率也跟著上升的話,那於這時段時,這因素便是限制因素。

4.      C

: 基本上祗有受到光線照射的綠色部份才會進行光合作用並制造澱粉。使用碘液時,有澱粉的話會呈現藍黑色,而沒有澱粉則呈棕色。

5.      D

: 純記誦。由三碳化合物還原成丙糖磷酸這過程(II)需要ATPNADPH這兩種能量載體。而由丙糖磷酸轉成五碳化合物這過程(IV)(稱為二氧化碳受體再生)需要ATP

6.      B

: 過程III形成的六碳化合物是葡萄糖。於植物內,轉運的形式是蔗糖(是雙糖),而不是葡萄糖。纖維素由許多葡萄糖組合而成,構成細胞壁。儲存於細胞中的形式是澱粉,而不是葡萄糖。合成甘油的是丙糖磷酸,而不是葡萄糖,雖然葡萄糖可轉換成甘油,但這不稱作合成。葡萄糖要轉成甘油,先要轉成丙糖磷酸(呼吸作用其中一階段)

7.      C

: P點,二氧化碳濃度再上升時,光合作用速率上升,因此於P點時二氧化碳是限制因素。但光強度則不是,因於P點是兩條光強度的曲線中斜率是相同的。於Q點時,光強度如由1升至4的話,光合作用速率會上升,因此光強度是限制因素。

特別一提,視不同植物不同,並不是說某一時段時,一定祗有一個限制因素。

8.      C

: 銨化合物會轉成亞硝酸鹽,然後再轉成硝酸鹽。既然加入的是銨化合物,一開始時一定是銨化合物濃度最高,因此R一定是銨化合物。銨化合物先轉成亞硝酸鹽,因此亞硝酸鹽濃度應首先開始上升,因此Q是亞硝酸鹽。但最終亞硝酸鹽會轉成硝酸鹽,因此最後便祇有硝酸酸的濃度一直在上升。

9.      B

: 固氮細菌把空氣中的氮氣轉成銨化合物(R),而不是硝酸鹽。把銨化合物轉成亞硝酸鹽,及把亞硝酸鹽轉成硝酸鹽的是硝化細菌。硝化細菌把亞硝酸鹽(R)轉成硝酸鹽(P)時,Q的濃度自然會下降。土壤中的分解者把含氮的有機物轉成銨化合物(R),而不是把R分解。

10.  A

: 題目已註明是捕食關係。於捕食關係中,獵者的數量變化一定是隨獵物變化的,即獵物數量上升,獵者才上升; 獵物數量下降,獵者再下降,因此生物P是獵物(例如羊),而Q是獵者(例如獅子)。那自然是獵物(P)受損,因被捕食。Q是獵者,即使全部死掉,P因為沒有被捕食,數目不會下降,反而會上升。當然P也不會無限量上升,因為即使是羊,在大自然界中也受制於食物(例如草)的數量而部分會因食物不足而死亡的。

11.  A

: 教科書內並沒有這些內容,唯有靠常識判斷。紅樹林於鹹淡水交界的地方(但這是需要知道的知識),基本上沒有大波浪撞擊。其他都是對的。

12.  C

: 同學可能第一次看這鳶形圖,但祇根據圖表,應該不難猜到數據內容的,因為所需資料已在圖表上。物種(3)在低潮水位線,佔了4格,而5小格代表50%覆蓋率,那4小格便代表40%了。

13.  A

: 雖然開始時可能因不熟悉,而不太清楚高潮水位或低潮水位的位置,但由於題目中已有另一幅提示圖,高潮水位線指愈靠岸的位置,自然亦應是較乾旱的環境,因此應是物種(1)最有可能在較乾旱環境生存。

14.  A

: 作答這題目要靠點常識,因教科書未必有相關的例子。偏利共棲指祗有一方受益,另一方沒有得益也沒有受損,因此樹和在樹幹上生長的附生植物應是這關係,因為附在樹幹上應不會影響樹木。

菇類分解樹木表面的死去組織作食物,不算寄生,樹木沒有受損的,是屬於偏利共棲。地衣中的藻類跟真菌的關係要記誦,屬於互利共生,地衣是初級生態演替中重要的生物構造。成熟的菟絲子是黃色的,以吸取植物內食物為生,屬寄生植物。

15.  C

: 純記誦。抗生素主要由真菌分泌,抗體是人體內產生的。無論是抗生素抑或抗體皆不能記認病原體,是記憶細胞(TB)記認病原體的。抗生素祗能殺死有代謝反應的微生物(主要是細菌),無法消滅病毒。但抗體可以消滅抗體。抗體一定是專一的,而部分抗生素相對祇能消滅個別病原體,但主要使用的抗生素則一般不是專一的,可殺滅多種細菌,包括對身體有益的細菌。

16.  C

: 血液內有乙型肝炎抗體而沒有抗原,代表曾注射乙型肝炎疫苗或曾感染乙型肝炎,但已痊癒。最應接受乙型肝炎的人應是未感染的人。血液內有抗原即代表已感染中。因此未感染的人祇餘(3)

17.  B

: 發展中國家經濟能力不足,當然最好是注射愈少次數便足夠愈好,因此發明不需加強劑的疫苗最重要。由於有多種麻疹,發明只針對一種麻疹的疫苗不是有效的。已減毒的活病原體已能有效產生免疫保護,如副作用不是很嚴重的話(題目沒提及),不需要發明含有已死的病原體的疫苗。發明可同時針對更多種疾病的混合疫苗當然更佳,但跟題目要求不符,題目祇說需要根除麻疹而已。

18.  B

: 天花病毒不容易發生突變,這是最主要天花容易被消滅的原因,因已有疫苗。但後天免疫力缺乏症(AIDS)的病毒容易突變,即使有疫苗也很快失效。 同學未必知道AIDS病毒攻擊T細胞,但應該需要知道,所有病毒都能在宿主細胞內產生新病毒,因此這個不算原因。

19.  D

: 純記誦。

20.  A

: 純記誦。血糖水平上升時,胰臟感受到血糖水平上升時,便會分泌較多胰島素,胰島素到達肝臟時,會把葡萄糖轉化為糖原,貯存於肝臟。另外,胰島素也會促使其他體細胞加快吸收及消耗葡萄糖,從而使血糖水平下降。

21.  B

: 題目已註明這人是糖尿病患者。P一定是碳水化合物,因為攝取後隔一段短時間血糖水平急劇上升。糖尿病患者(無論是I型抑或是II)的血糖水平不易快速下降,因此注射Q後可快速使血糖水平下降的一定是胰島素。

22.  A

: Q是胰島素,可快速把血糖水平下降,如注射過量的話,血糖水平便太低,腦部獲取不到足夠血糖,人便會感到頭暈。

23.  B

: 屈肌指的是收縮時會使相應的關節屈曲的肌肉。肌肉S 收縮時使踝關節屈曲(圖中的狀況)S是屈肌。圖中的膝關節是伸直的,肌肉Q收縮會使膝關節伸直,對應的肌肉P便是屈肌,收縮時會使膝關節屈曲,小腿便向後彎。

24.  C

: 構造T位於肌肉R的末端,連接骨骼,因此是肌腱。肌腱沒有彈性,因此可把肌肉收縮的拉力傳至連接的骨骼,使關節活動。

25.  A

: 構造U是骨。骨骼雖然可保護器官,但圖中的腳骨則不可以。肋骨或髗骨才可以保護器官。

26.  D

: 純記誦。X位於Y內的內層,Y是韌帶,因此X應是滑液膜。

27.  D

: 純記誦。小腦負責調節肌肉活動(注意,是協調肌肉活動,不是控制! 控制肌肉活動的是大腦)。延髓則控制心搏及呼吸。

28.  D

: 麻醉的目的是使人沒有感覺,即防止神經脈衝沿感覺神經元傳遞。但舌頭仍可移動,即是連接至舌頭的運動神經元仍能正常運作,

29.  C

: 捉緊尺子的動作涉及大腦的運作,要看到尺子跌下來,然後快速作出反應,這都是涉及大腦,因此是隨意動作。

留意,日常生活時,常把這反應稱作反射,這在生物學上是不正確的。反射指的是一些不涉及大腦,單一刺激祗有固定反應的運作。日常指的反射動作,許多時祇是比喻,表示經訓練後反應快如反射動作的反應。

30.  A

: 人體的反射動作不一定祇涉及電信息,例如唾液分泌。人體的反射必定有固定形式,植物的向性也一樣。人體的反射反應迅速,植物的向性涉及生長,反應較慢。

31.  C / A

: 管道AC都是外淋巴,管道B是內淋巴,都是液體。但管道AC,跟管道B是不相連的,由一層膜隔開。管道A連接卵圓窗,接收來自聽小骨的振動,然後外淋巴的液體分子振動,振動透過膜傳至管道B的內淋巴,內淋巴液體振動,細胞X(感覺毛細胞)感受後便發出神經脈衝,經聽神經傳至大腦。

32.  B

: 細胞X是感覺毛細胞,沒有的話,耳朵便不可能感受到聲音的振動,天生便一定是失聰的。

33.  A

: 留意,這裡實際上有多個實驗。根據WXX沒有莖尖,結果是沒有彎向光生長,結論是莖尖負責感受光。根據YZ,放回莖尖,但Y有瓊脂塊,可讓化學物質透過,而Z的雲母片則不能,結果祇有Y彎向光生長,結論是莖尖分泌化學物質,使莖部彎向光。

但留意,由於莖尖及瓊脂塊祇是平均放置回莖部,其實不確定這些物質是不平均地分佈的,要再做其他實驗才能確定(例如祇把瓊脂塊放一側)

34.  C

: 於青春期,生殖器官才開始顯著發育,根據圖中資料,這人應於13歲踏入青春期。留意,不同人踏入青春期的年齡會有不同!

35.  C

: 進行性交的日子,如剛好是排卵日子的話,懷孕機會便最高。於月經周期,大約於中間日子(即約第14)會排卵。月經周期第一天是子宮內膜厚度開始減少的日子(圖中應約是625),因此排卵日應大約於79日。由於排卵日子不是那麼準確,因此79日前後一兩天都有可能,最有機會的日子便是77日至11日。

36.  D

: 純記誦。肺,經肺靜脈至母親的心臟,然後經大動脈,到達胎盤,最後傳給胎兒。留意,由於是回流至胎兒的心臟,因此應是臍靜脈。

37.  D

: 減數細胞分裂祇發生在配子形成階段,X(花藥)內會產生花粉,Z(子房)內會產生卵細胞。留意,並不是整個生殖器官皆進行減數細胞分裂的。

38.  A

: S是花瓣,鮮艷的顏色可吸引昆蟲到來採蜜(構造T是蜜腺),協助傳粉。

39.  B

: 構造Y是花柱,支撑柱頭,是心皮的一部份。花粉落在柱頭上後會萌發,生長出花粉管,把雄配子送至胚珠。形成果皮的是子房壁(Z)

40.  D

: 碳酸氫鹽指示劑的作用是測試二氧化碳的濃度,如超過0.04%,會呈黃色; 如是0.03-0.04%(大氣的二氧化碳濃度),會呈紅色; 如於0.03%之下,會呈紫色。裝置X有光供應,植物會吸收二氧化碳,鏡形罩內的二氧化碳濃度會低於0.03%,因此呈紫色。裝置X有黑布,植物無法進行光合作用,但仍會進行呼吸作用,鐘形罩內的二氧化碳濃度便會高於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