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3日 星期六

2019-DSE-卷 1A 題解

1.      B

純背誦。吸收光的構造是葉綠素,位於類囊體上,而類囊體的形狀像一叠叠的餅堆在一起。因此是構造Q

 

2.      D

構造S是澱粉粒。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中的氧及碳會透過卡爾文循環,轉移至糖分中,而葡萄糖會轉成澱粉,貯存於澱粉粒內。而卡爾文循環於葉綠體內基質(即構造R)進行。

構造Q產生的氧來自水,而不是二氧化碳。

 

3.      B

氧化磷酸化作用的原料是NADHFADH,沒有二氧化碳釋出。

克雷伯氏循環的原料是乙酰輔酶A(二碳化合物),最終碳以二氧化碳形式釋出。

葡萄糖是六碳糖,丙酮酸鹽是三碳化合物,但由於一粒葡萄糖會變成兩粒兩酮酸鹽,因此糖酵解的過程(即葡萄糖變成丙酮酸鹽)沒有二氧化碳釋出,而有ATPNADH釋出。

 

4.      B

二氧化碳進入卡爾文循環(題目中已有提示: 五碳複合物是二氧化碳受體),與五碳化合物結合,轉化成3-C複合物,因此五5-C複合物濃度會下降。

5-C複合物不會直接生成葡萄糖,而是先轉成3-C複合物,再轉成丙糖磷酸(其實丙糖磷酸都是3-C複合物)

正常來說,以上過程會循環,丙糖磷酸會轉回五碳複合物,但如光反應已停止的話(題目所示),便不會再有ATPNADPH產生,這兩種物質都是卡爾文循環的原料,因為5-C複合物的再生需要ATPNADPH

溫習這題目時,強烈建議利用繪圖,溫習光反應及卡爾文循環。

 

5.      D

由於水分可運至樹的頂部,因此跟有沒有足夠水分無關。

葉子較小,的確可減少失水,但不是重點,因為要防止失水都不是用減少面積來處理。

儲存食物主要位於根部,不是葉片。

底部葉片較大及較深色(較多葉綠素),可吸收由上層剩餘的光線,以進行光合作用,製造食物。如光線不足的話,底部的葉片會脫落的。

 

 

6.      A

有進行光合作用的位置,才會產生澱粉,最終呈藍黑色。

光合作用需要葉綠素(綠色部分),光及二氧化碳。

實驗中葉尖的位置沒有二氧化碳。

有木塞的位置沒有光。

其實時間夠長的話,葉尖沒有木塞遮擋的部分,應該會檢驗到澱粉的存在。但答案中並沒有這一選項。

 

7.      C

其實附圖的根本不是一個實驗,而是三個。分別測試

(1)   需否葉綠素(所以用斑葉,提供綠色及非綠色部分)

(2)   需否光(木塞遮擋了葉片部分位置)

(3)   需否二氧化碳(用吸收二氧化碳的化學藥品)

所以這個實驗有三項獨立變項。

 

8.      A

主動轉運需要能量,而且需要膜蛋白的協助,不可能通過磷脂層。

擴散作用不要能量,可能需要膜蛋白,也可能不需要(直接穿越磷脂層),例如氧氣。

滲透作用祇涉及水分子,不需要能量,但必需有水勢差。由於水分子帶極性,基本上無法穿越磷脂層,因此也需要膜蛋白。

吞噬作用涉及細胞的移動,需要能量。

 

9.      B

由於題目所示,釋出氧氣量超過針筒最大收集量,使用較大的針筒理論上當然可以(但實際上市面上買到的針筒仍有容量限制的)

產生的氧氣量及速率跟氧化氫溶液及豬肝提取物濃度有關,使用較大的錐形

瓶不會影響兩者的濃度。

減少過氧化氫溶液體積會影響最終產生的氧氣量,雖然不會影響產生的速率。

 

10.  A

由於研究不同溫度對過氧化氫酶活性的效應,因此應是量度活性的速率。

圖中的曲線斜率代表速率,選擇一段較穩定的時間,才能較易比較。因此0-W時段時,速率呈直線上升,較易觀察。

 

11.  B

外在溶液濃度愈高,與細胞該分子的濃度梯度差異愈大,擴散作用會愈快。

但由於細胞內本身便含有該溶質,因此外在溶液的濃度必須先高於細胞內(X點後),吸收才會發生。

由於該分子被吸收,因此細胞內的該分子的濃度也會上升,導致濃度梯度變化不大,因此吸收速率最大可能是恆定的,而不是愈來愈快。

 

12.  D

卵子帶有X染色體,精子可能攜帶XY染色體,Y染色體較短,因此兩者的基因數目不可能相同。

卵子含大量細胞質,精子則基本上沒有甚麼細胞質。

卵子含大量食物貯備,以供受精後發育之用。

兩者皆有23條染色體。

 

13.  D

純背誦。

W一定是磷酸鹽。X一定是糖(五碳糖)

圖中顯示中間四個鹼基皆不一樣(圖案不同)。由於腺嘌呤(A)與胸腺嘧啶(T)配對,如YY是腺嘌呤及胸腺嘧啶的話,那另一方也一定是胸腺嘧啶及腺嘌呤,這樣圖中便應祇有兩種鹼基而不是四種了。因此祇可能Y是腺嘌呤而Z是鳥嘌呤這個答案選項。

 

14.  D

如父母一名是A型血,一名是O型血的話,下一代任何血型皆有可能出現。因為父母可能的血型基因型是AOBO

由於色盲的基因位於X染色體上,如父親患有色盲的話,會把色盲等位基因傳給女兒。母親是正常的,但不肯定是純合抑或是雜合的,如是純合的話,那下一代的子女完全不會患上色盲。如是雜合的話,無論男女,都各有機會患上色盲。因此選項中所有情況皆有可能出現。

 

15.  A

沒有細胞核,自然沒有染色體,不會進行任何轉錄及轉譯的功能,成熟的紅血細胞便不能合成任何蛋白質。

選項(1)是肯定錯誤的。

沒有線粒體,仍可進行缺氧呼吸,不可能沒有能量,細胞還能夠運作的。因此選項(3)肯定是對的。

選項(2)是否正確,其實不太肯定,但根本沒有(1)(2)都是正確這選項。所以最保險的答案是祇有選項(1)

 

16.  D

暗淡光線下,位於眼睛視網膜中間位置(即黃點)的視錐細胞無法發揮作用,因此祇能於視網膜外周形成影像。而外周的視桿細胞多於視椎細胞(而不是完全沒有視錐細胞)

 

17.  C

 隱形眼鏡覆蓋於角膜表面。

 

18.  A

胰作為外分泌腺,分泌腺液(消化液); 作為內分泌腺,分泌胰島素及高血糖素。

垂體是內分泌腺。

食道不是腺體。

腎上腺是內泌腺,主要分泌腎上腺素。

 

19.  D

純背誦。

關節A是髖關節,屬球窩關節。關節B是膝關節,屬鉸鏈關節。

 

20.  B

X收縮時,膝關節伸直。

Y收縮時,腳踝關節屈曲,因此如要像圖中腳踝伸直時,Y呈鬆弛。

 

21.  D

延髓負責控制,使唾腺分泌更多唾液。唾腺是效應器。

 

22.  D

留意,防止血液倒流入心房是重要性! 不是原因。

原因是心室血壓較高,把心瓣推向閉合。

 

23.  C

純背誦。

W不是活組織,因此不可能是答案。

X是齒質,肯定含有活細胞及大量鈣鹽,雖然比例上W的含量更高。

Y其實是顎骨。但即使不太肯定,但由於W肯定不是活組織,所以答案肯定是XY

 

24.  C

純背誦。乳齒的齒式是2120/2120,臼齒有8隻。圖中是臼齒(雖然不能確定是前臼齒抑或是臼齒,但由於乳齒根本沒有臼齒,所以不影響),所以是8隻。

 

25.  C

圖中顯示的是消化脂肪及蛋白質。

蛋白質的消化始於胃。

脂肪的消化始於小腸,即胰液分泌的位置。

 

26.  A

以每單位重量計,脂肪的能量是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質的兩倍。

因此最簡單的計算方法是把脂肪的數值乘2,然後把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相加便是。

A40+5+(45x2)= 135

B35+45+(20x2)=120

C40+30+30x2=130

D30+60+10x2=110

 

27.  C

由於是臍帶,XY都是臍動脈(呈圓形)Y是臍靜脈。胎兒的氧氣及營養皆來自母親。因此臍動脈內養料(葡萄糖及氨基酸)及氧氣皆較低。

 

28.  B

根據裝置(1)及裝置(2),祇相差莖的兩端倒轉,結果是由ab轉運得較多,而由ba則較少,結論是生長素在莖部的轉運主要沿ab的方向進行。

裝置(3)及裝置(4)的結果也可加強以上的推論。

根據裝置(1)(2)(4)的結果,即使把含放射性的生長素置於下方,但由a轉運至b的量(即使向上轉運)跟由下方轉運至下方(裝置1)一樣多,推論轉運不受地心吸力的影響。

但是否涉及主動的作用,無法從這些實驗中推論出來。主動作用需要能量,除非我們使其中一個裝置的莖部無法獲取能量,才能測試是否跟主動轉運有關。

 

29.  A

純背誦。這是量度直線範圍的植物物種分佈標準方法。

 

30.  C

量度乾質量會弄死植幼苗。

由於幼苗置於盆栽中,量度幼苗鮮質量不可行。

出現第一塊葉子的時間並不算是量度植物的整體生長。

因此量度葉子總表面積是最可行的。

當然,如要量度一棵樹本的生長的話,量度葉子總表面積有點難度。

 

31.  C

圖中沒有顯示腦部。

20歲後男性有沒有生長,圖中無法觀察出來。

根據圖中數據,無法男女,青年期長短都是10(女性由8-18,男性由10-20)

圖中沒有顯示生殖器官的生長。

 

32.  D

韌皮部位於樹幹外圍,如割掉的話,葉部產生的食物便無法運至根部,根部便會死亡。雖然根部本身貯存有食物,但時間一長,根部還是會死亡的。

 

33.  B

純背誦。根瘤內的細菌是固氮細菌,把泥土中的氮氣轉成銨化合物,供植物吸收。但P不算寄生,是與豆科植物共生。

細菌QR把銨化合物轉成含氮化合物,供植物吸收。而植物會吸收硝酸鹽,因此細菌QR皆是硝化細菌。

 

34.  C

真菌於自然界中主要負責分解有機物成無機物,牛糞屬有機物,銨化合物是無機物,因此細菌S的角色與真菌相似。

 

35.  A

II型糖尿病患者可以產生胰島素,但身體對胰島素的反應不敏感,不易把葡萄糖變成糖原貯存,導致體內糖原不足。因此長時間運動後,由於沒有足夠糖原變成葡萄糖補充,因此血糖水平會降得很快。

 

36.  C

純背誦。祇有特化的B細胞(即漿細胞)才會產生抗體。

記憶B細胞祇能辨認抗原,然後使漿細胞產生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