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8日 星期三

第十二屆生物科聯校模擬考試卷1A答案及題解

 

第十二屆生物科聯校模擬考試

1A答案及題解

 

1.      D

: 純記誦。留意,在轉錄過程中,是根據DNA模版制作一條mRNA。因此與腺嘌呤(A)配對的是尿嘧啶(U)RNA上沒有胸腺嘧啶,祇有尿嘧啶。而鳥嘌呤(G)則與胞嘧啶(C)配對。

2.      C

: 總放大率是目鏡放大率x物鏡放大。上圖顯示使用中的目鏡是10x,而物鏡是10x,因此總放大率是10x10 = 100x

3.      A

: 純記誦。光化學反應中,水分子被分解成氫和氧,期間會產生ATPNADPH

4.      A

: 距離愈遠,光強度愈低,因此光合作用速率會愈低。留意,光強度跟光合作速率成正比,但距離跟光強度並不是按比例成反比的,光強度其實跟距離的二次方成反比,距離遠一倍時,光強度祇有1/4,因此距離增加一倍時,光合作用速率應下降超過一半才合理,但距離愈遠時,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的幅度便愈來愈少。

留意,以上的推斷是假設祇有光強度是限制因素,而沒有其他限制因素。

5.      B

: 留意,準確度指的是提供自變量(即光強度)及量度因變量(即量度光合作用速率)的準確度。距離跟光強度有一定的规律,用直尺便可以了,但燈泡有熱力,燈泡並不祇提供光,同時也會產生熱,不同距離的話,熱力自然不同,因此控制釋出的熱力可提供較佳的準確度。於枱燈與水生植物之間放置透明水槽,水可吸收部份熱能。留意,有些教科書會放置一支温度計於盛載水生植物的器皿內,但放置温度計並不能提高準確度,温度計是用來監察温度有否大幅改變而已。

另外,有關因變量方便,由於每一粒氣泡的體積可能不同,因此利用量度氣泡產生速率肯定準確度較差(需要假設每粒氣泡體積相同),量度產生的氣體體積準確度一定較佳,祇是所需時間較長而已。

使用較小試管,並不影響水生植物吸收光或釋出氧氣的情況,因此也不影響準確度。

6.      B

: 蛋白酶可催化分解蛋白質,原本的蛋白質不太溶於水,因此成懸濁液狀態,分解成肽或氨基酸後,由於分子體積細小,可溶於水,液體便變清澈了。酶是蛋白質,煮沸後,酶的活性部位形狀改變(變性),失去效用。因此試管PR的蛋白液會維持混濁。

但蛋白酶有兩類,一類的最適pH值較低(胃蛋白酶),一類的最適pH值較高(胰蛋白酶),題目並沒有說明這是哪一類,但不要緊,不影響推算答案的,因為PR一定是混濁的。

7.      C

: 要推論pH對蛋白酶的影響,一定要兩支pH值不同才可以。PQRpH值是一樣的,無法推論,必定需要有SP沒有蛋白酶,因此不可以推論對蛋白酶的影響。

8.      D

: 有葉綠體的細胞,選項中祇有葉肉細胞才有,植物的表皮細胞沒有。線粒體較多的細胞,需要進行較多的主動轉運,肺上皮細胞與微血管進行氣體交換,祇藉擴散作用,不需要主動轉運,因此線粒體相對較少。根毛細胞必須藉主動轉運吸收礦物鹽,因此線粒體較多。

課程範圍沒有要求認識骨骼肌細胞其實是合併的細胞,因此具多個細胞核,但不影響推算此題的答案。

9.      C

: X是微血管,運輸水及水溶性的營養養,Y是淋巴糜管,運送脂質及脂溶性營養素(維生素AD)。淋巴微管祇有一端開口,另一端是封閉的(見圖),而微血管兩端皆有開口,一端連接小動脈,一端連接小靜脈。淋巴管最終連接靜脈,因此血液內一樣有脂質。兩者皆有白血細胞。無端是微血管抑或淋巴微管,皆沒有瓣膜,有瓣膜的是靜脈及淋巴管。

10.   A

: 留意,圖中顯示這人口腔的pH值一直低於7,即一直微酸。進食後更跌至接近5,即更酸,這已是結論! 留意,食物含有酸不是結論,是估計的原因而已,因食物未必是酸性的,但進食後,於口腔內才變成其他酸性物質。「細菌會產生酸」及「蛀牙於酸性環境下發生」,更加不是結論,祇是已知的知識。

11.   D

: 純記誦。鈣是牙齒的主要礦物質成份,使牙齒堅固。留意,鐵跟牙齒成分無關!

12.   A

: 純記誦。膽汁由肝製造,貯存於膽囊,有需要時便可分泌至十二指腸。膽汁內的膽鹽可乳化脂肪,把脂肪由大油滴變成小油滴,屬於物理式消化,但脂質仍然是脂質。脂肪酸才可以把脂質分解成脂肪酸及甘油,屬化學式消化。

割去膽囊的話,身體不會完全沒有膽汁,因膽汁本來是由肝臟製造的。

13.   D

: P是角膜,Q是晶體,兩者皆是透明的,皆是從水狀液獲取養分。P的形狀是固定的,而Q的形狀則可改變。兩者皆負責折射光線,但P的折線程度是固定的,由於Q可改變曲率,可因應物體不同距離調節折射率,是主要負責調節的。

14.   B

: R是睫狀體。看近物時,睫狀體(幅射)肌肉會收縮,懸韌帶的張力會減少,晶體的曲率會變大,從而調焦近物。看顯微鏡時,一定算作近物了。

留意,睫狀肌實際由放射肌及環狀肌組成,DSE程度內,沒特別指明的話,睫狀肌指的是放射肌。光線有變化的話,眼睛調節的是虹膜(虹彩)的肌肉,以調節瞳孔大小。光線強時,虹膜的幅射肌收縮,瞳孔縮小。

15.   D

: 純記誦。遠視指的是近物影像聚焦在視網膜後方,配戴凸透鏡可增加折射率,使光線聚焦回視網膜上。

16.   B

: 純記誦。要記誦的是形成聽覺涉及的耳朵構造,包括耳道、聽小骨,卵圓窗、外淋巴及內淋巴。外界的聽波最終要傳至耳蝸內,刺激到內淋巴的感覺毛細胞,感覺毛細胞及聽小骨,因此這兩部位受損皆可處理。

17.   D

: 突觸的作用是一端釋放神經遞質,傳至另一端的接受器。神經遞質隨後便可被酶分解,回流至原來的位置。X會抑制神經遞質,Z會與神經遞質競爭受體,自然會影響另一端(即肌肉端)作出反應。Y會抑制幫助分解神經遞質的酶,即是神經遞質不會被分解,便可能持續刺激骨骼肌的運動神經元。

18.   C

: 純記誦。Y的細胞中空,已死(因此不會進行呼吸作用),大而壁厚,位於較接近中央部位,應是木質部。木質部祇從根部,把水分及水溶性物質向上運送。

X是韌皮部組織,細胞是活的,細胞壁較薄,主要負責運送養分,而植物運送碳水化合物的主要形式是蔗糖(留意,不是葡萄糖,動物(包括人類)才以葡萄糖形式)。於韌皮部,運送的方向可以由上向下,也可能由下向上(春天時,落葉樹貯存於根部的養份向上運送至莖部以長出新的葉片)

W組織的壁更厚,細胞已死,是用作支持作用的,不是木質部,無法運輸水分。

19.   D

: 炎熱時莖枯萎,一定是因為薄壁細胞大量失水而導致的。Z是薄壁的。

留意,以上的莖仍算是年幼的,成熟的雙子葉植物莖部中央的薄壁細胞會被木質部取代,植物便不會再應中央失水而枯萎塌下,木質部的細胞壁較厚,可提供足夠的機械性支持。

20.   C

: 純記誦。土壤內土粒間有空隙,有空氣存在。澆水過多的話,這些空隙會被水填滿,使根部無法獲取足夠氧氣而死亡。

21.   D

: 留意,構造1是綠色的,應是萼片,這位置不可能是花柱,因此構造3才是花柱。構造2很明顯是子房壁。

22.   B

: 構造2是果肉,在種子外圍,自然可保護種子。豐富多汁的果肉可供動物進食,協助散播種子。種子萌發所需營養來自種子內,並不由果肉提供。

23.   A

: 自花傳粉及異花傳粉都是有性繁殖,因此都需要製造花粉粒及配子融合。自花傳粉的傳粉率成功機會應較高,因此產生的後代數目應較少。異花傳粉必需藉不同媒介協助,風或昆蟲或鳥等,因此自花傳粉的繁殖機會相對較大。

24.   C

: X是精子,Y是已萌發的花粉粒。X是配子,但Y(花粉粒)不是配子,是雄配子的載體。構造1及構造4內有細胞核,都是單倍體的染色體。部份2可協助精子游動,游至卵子位置。構造3是花粉管,花粉粒落在柱頭上時,會長出花粉管,把精卵(構造4)送至子房的卵核內。

25.   C

: 排卵一般在月經周期中間,即月經開始後約14天。因此如月經是111日開始,排卵便約在11+14=25日前後數天。

26.   A

: 純記誦。避孕套理論上密封陰莖,才可以百分百防止接觸女性體液,預防傳染病(無論是男傳女,抑或是女傳男)

27.   B

: 單卵雙生的染色體才會完全相同,才能研究哪些特徵受遺傳因素影響最大,愈接近100%的,愈受遺傳因素影響,因此是特徵B。如是100%的話,即代表完全由遺傳因素決定(例如血型)

28.   D

: A血型的人的基因型可能是IAi,或IAIA,而AB型的則一定是IAIB,因此下一代不可能是i i,因AB型的人不可能給予一個i的等位基因給子女。

29.   A

: 純記誦。胰島素依賴型是遺傳的,無法製造胰島素,不可能預由飲食預防,而且因是遺傳的,因此必需要注射胰島素,且在兒童時期便已發病。

30.   C

: 純記誦。一氧化碳會使血液載氧量減少,焦油會致癌,尼古丁會使血管收縮,因此會導致手指和腳趾的血流減少。

31.   C

: 疫苗並不祇是對病毒起作用,對細菌也起作用,祇是一般處理病毒引致的疾病,沒有其他預防方法,祇有疫苗。而且,天花是少數被疫苗根治的疾病! 絶大部份的病原體,即使是病毒,也會出現變異,使疫苗無法完成根治。

32.   B

: 生物的分類層次是(由最高至最低排序),界門綱目科屬種。大熊貓跟北極熊是同科,也自然是同綱(哺乳綱)、同門(脊椎動物)及同界(動物界)

33.   C

: 竹笙是真菌,真菌有細胞壁,沒有葉綠素,生存於戶外環境中,因此估計是腐生生物。有些真菌是寄生的,但寄生必定位於生物體內。雖然不清楚是否跟動物關係接近,但單憑是腐生生物及有細胞壁,已可推斷答案。

34.   C

: 食物鏈本來研究的便是能量的傳遞,營養級的數目,自然受能量傳遞效率的影響,效率低的話,營養級的數目便較少。

35.   D

: 純記誦,是常考核的題目。豆科植物根部有根瘤,內有根瘤細菌,根瘤細菌可把土壤空氣內的氮氣轉化氨化物(這過程稱為固氮作用,進行這作用的根瘤細菌也被稱作固氮細菌),土壤內的硝化細菌便可把氨化物再轉成硝酸鹽,供植物吸收,然後用以製造氨基酸,植物生長多了,便有更多有機物供分解者分解。因此,這三類細菌的數量皆會上升。

留意,分解者可能是細菌,也可能是真菌。

36.   A

: 純記誦。重組DNA技術理論上可修改基因,因此可應用於基因治療。篩選遺傳病不需要使用重組DNA技術。動物克隆是另一技術,是複製生物,沒有重組基因。鑑定使用的是DNA指紋分析。

2022年12月4日 星期日

香港中學文憑考試 DSE 2022年卷1A 題解

 香港中學文憑考試 DSE 2022年卷1A 題解

1.      A (56%)

: Z通過的是通道蛋白,一定主要是讓水分子通過。葡萄糖要靠一些特殊的載體蛋白才能穿越細胞膜,因此Y應是葡萄糖。磷脂層可讓不溶於水的物質(即脂溶性分子)自由穿越,但也可以讓一些非極性的極細小分子(例如氧氣及二氧化碳)通過。

2.      C (60%)

: DNA中,腺嘌呤(A)與胸腺嘧啶(T)配對,鳥嘌呤(G)與胞嘧啶(C)配對。

    A—T

    C—G

由於DNA是雙鏈分子,如上圖所示,AC所佔必然是50%

DNA呈螺旋形式跟ATCG配對有關,因ATCG之間的長度不同。但這形狀跟AC50%無關。

3.      A (35%)

: 遺傳因子是等位基因,因為等位基因才是控制特徴的物質。題目中的豌豆特徵祗涉及一對「遺傳因子」,因此屬單基因雜交遺傳的實驗,同一對同源染色體上兩個等位基因分離是於第一次減數細胞分裂時,進行同源染色體配對後發生的。第二次減數細胞分裂,分開的是同一條染色體上兩條姊妹染色單體。

4.      B (66%)

: 題目已註明這細胞於減數細胞分裂的初期,染色體數目仍未減半的,即是跟一般體細胞的染色體數目仍然相同。按圖中所見,有兩對同源染色體,共4條染色體。

5.      B (44%)

: 減數細胞分裂後期,同源染色體中兩個成員會於細胞中央位置(赤道)進行配對,期間會發生互換現象。

留意,題目並沒指明後期都是甚麼階段,會祇有B的狀況才會出現,其他都不可能於減數細胞分裂過程中出現。

6.      D (51%)

: 二卵雙生兒本來的遺傳成分便不同,無法比較。但單卵雙生兒的遺傳成分是相同,因此個體相似度最低的特徴(S),自然便最受環境因素影響。圖中可見,PQ的特徵相似度是最高的,達100%,即完全不會受環境因素影響。而RS的相似度低於100%,即並不完全受遺傳影響。

7.      C (64%)

:蛋白的氨基酸序列愈相似,親緣關係便愈大,因此XZ關係較Y大。

單憑是否有細胞壁,無法判斷是原核生物抑或真核生物。

留意,YZ看似百分率較接近,但這是錯誤的比較,因為氨基酸序列是以X作為參照的。

8.      D (62%)

: 分解者的重要性是可把有機物(主要是蛋白質)轉成無機物(主要是銨化合物),釋放回土壤中,讓生產者(主要是植物)再吸收。以二氧化碳形式釋出至大氣﹕雖然都可讓物質循環(),但這是呼吸作用的產物,任何生物皆可進行的。「將土壤中的已死有機物清除」這句,寫得不夠仔細,沒指明是否轉回成銨化合物形式循環再用。

9.      C (73%)

: 圖中顯示不同物種捕食樹本不同高度的昆蟲,代表有不同生態位(生存方式),因此物種ABC的種間競爭自然較小。但數據並沒顯示昆蟲是否平均分佈,數目較小的話,可支持的鳥的數目便會較小。

10.  D (80%)

: 圖表中顯示一同生活後,X的數目稍為上升,但Y則沒有變化,代表兩者應能共生。捕食或競爭的話,兩者(或其中之一)數目必然下降。如互利共生的話,兩者的數目會一起上升的。因此祇能是偏利共生。

11.  B (51%)

:  裝置P內,萌發中的種子釋出二氧化碳,但被管內的二氧化碳吸收劑吸去,使管內氣體體積下降,氣壓便下降,顏色液便會管內(即向左)移動。裝置Q內的二氧化碳沒有被吸收,由於在呼吸作用過程中,吸入的氧的量跟釋出的二氧化碳的量是一樣的,因此裝置Q內的氣壓沒任何變化,顏色液也沒有任何變化。

12.  B (74%)

: 吸收劑祇能吸去相關氣體,但顏色沒有變化,無法顯示是甚麼氣體。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後,會變得混濁。

留意,其實原裝置(即萌發中的種子加二氧化碳吸收劑)也可以的,祗是因為煮熟的種子沒有任何呼吸用。另外,加入氧吸收劑後,萌發中的種子也不能進行呼吸作用。

13.  B (69%)

: 這個實驗的自變量(即不同受質)是不同溶液,並不是連續的數據,因此不必要使用曲線圖來表示。百分率圖並不是原始的數據,並不需要使用百分率。

14.  A (55%)

: 題目已指明是缺氧呼吸,缺氧呼吸時,線粒體並沒有甚麼作用。缺氧呼吸中的糖酵解及乙醇發酵都是於細胞質內進行的。

15.  D (70%)

: 圖中已指明是呼吸道構造。來自心臟的血(P)的含氧量最低,二氧化碳含量最高,經過肺泡時,氧會從肺泡內擴散至微血管內,二氧化碳則被釋出至肺泡。

16.  B (48%)

: 圖中無法觀察到肺泡(即呼吸道的末端)是否薄壁,因為這並不是橫切面。

17.  C (69%)

: 張力增加,因為胸腔體積增加,是吸氣的過程。因此由PR階段是吸氣過程。呼氣便相反,因此是RT階段。

18.  A (61%)

: 張力增加,因為胸腔體積增加,是吸氣的過程。QR階段時肋間肌及橫隔膜肌肉正收縮中。TU階段及V也是吸氣過程,肺內氣壓仍應低於外界。

19.  D (51%)

: 圖中的應是三尖瓣,三尖瓣位於右心房與右心室之間,血液通過三尖瓣後,會到達右心室。

小提示: 其實二尖瓣及半月瓣都是中間一條線的形狀,不易判斷,因此一般會先判斷三尖瓣的。

20.  B (46%)

: 左、右心室有一個洞的話,左右心室之間的血液便可互通。但當心室收縮時,左心室的收縮力較強,因此左必室的血會穿過小孔到達右心室,然後送至肺動脈。那即是,部分本來來自肺內的氧氣回流至肺部,使肺部的氣體交換效率下降了。(因氧濃度梯度下降了)

21.  D (47%)

: 禁食時,小腸便沒有任何葡萄糖,血管Y人的葡萄糖應是最低的。禁食時,血液內血糖濃度也會下降,肝臟便把肝臟內糖原變成葡萄糖釋出至肝靜脈(Z),因此Z的葡萄糖濃度應最高。

22.  D (27%)

: 血管Y是肝門靜脈,是唯一一條於人體內,兩端皆是微血管網(小腸及肝臟),血管Y來自小腸,小腸會吸去氧氣,Y自然也是缺氧血。全身所有血管皆運送激素,Y也不例外。

23.  B (51%)

: 留意,同學繪畫關節時,根本沒有繪畫肌肉的,自然也應沒有肌鍵。關節的構造包括: 骨、軟骨、韌帶、滑膜及滑液。

24.  A (52%)

: 黃點位置眼球中央位置,感光細胞是視錐細胞,密度非常高。題目沒有以彩色照片顯示,顯性跟色彩無關。退化的話,有些細胞便無法發出脈衝,感測便模糊了。

25.  C (56%)

: 實驗是探究哪一位置感受光,並有正向光性,這是推讑。至於頂端是否生產生長素,那不是推論,是可能的解釋而已,是否產生生長素是由其他實驗推論的(因為也可能產生神經脈衝呀)

26.  C (44%)

: 先掌握以下資料,於卡爾文循環中,會吸入二氧化碳,把5碳化合物轉成23碳化合物分子。因此由1%二氧化碳降至0.03%的話,二氧化碳濃度下降,5碳化合物便無法轉成3碳化合物(固碳定減少)5碳化合物濃度便上升。

27.  D (62%)

: 要保持恆定的變量稱為控制變量,任何會影響實驗結果(即光合作用速率)的變量,例如pH、温度及光強度都是。留意,pH值及温度會影響所有化學反應。雖然教科書內較少提及pH值,一般祇提及温度。實驗中亦很少處理pH值。

28.  A (85%)

: J是角質層,是蠟質的,主要功能是減少水分散失。雖然也可以讓光線穿過及保護葉片,但不是主要功能。

29.  A (61%)

: 細胞K是木質部,因此由木質部釋出的是水。

30.  C (91%)

: 光強度愈高,濕度愈低,蒸騰速率愈高。

31.  D (33%)

: 光強度愈高,濕度愈低,蒸騰速率愈高。但留意,這題目問的不是最低的蒸騰速率,而是最大降幅,僅從實驗結果推論便可以。設定1下降了6.4,設定2下降了2.5,設定3下降了9.4,設定4下降了3.4。由設定3變設定4,便有最大的降幅。

32.  D (64%)

: 由卵發育而成的祗有種子內的構造,即S

33.  C (33%)

: 除了由卵發育而成的S之外,其他構造的基因組合跟原來母體是一樣的。

34.  C (63%)

: Q是果肉。留意,種子發育所需的食物來自種子內部,並不是來自果肉的。含豐富營養的果肉是用來吸引動物進食以幫助散播種子。

35.  B (59%)

: 裝置2的透析管表面積較大,因此開始時水分離開也較快(由曲線斜率較斜可知),液面位置下降便較快。裝置2透析管內的液體也較多,水分流出更多才會使水勢差平衡,因此裝置2液面下降更多。

36.  A (63%)

: 温度愈高,粒子運動也較快,滲透速率也較快(曲線斜率更大),但不會影響最終位置的,最終位置不變時,亦是透析管內外水勢一致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