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8日 星期六

2020-2021 聯校生物模擬考試1A(建議答案及題解)

2020-2021 聯校生物模擬考試1A

建議答案及題解

 

1.     D

: 純記誦。這三種元素,任何生物體內的有機物質皆有。DNA多了磷及氮,蛋白質一定有氮、有些有硫或磷,有些脂肪,例如磷脂含有磷。

 

2.     A

: 純記誦。整個N是糖蛋白,嵌入細胞胞的部位是蛋白質,向外的分支是糖鏈。糖蛋白主要用作識別外來物質。膽固膽位於磷脂層間(上圖沒有顯示),用以固定磷脂,避免磷脂層過度鬆散。

圖中一個跨膜的構造是通道蛋白,讓指定物質進出細胞。細胞膜表面有許多不同的通道蛋白,不同的通道蛋白讓不同的物質進出。磷脂是細胞膜的主要成份,可讓不帶電的細小分子(例如氧氣或二氧化碳)及脂溶性分子自由進出。

 

3.     B

: 純記誦。增加細胞膜的流動性的是磷脂。使細胞膜能藉滲透吸收水的通道蛋白。細胞膜上沒有任何物質用作額外的能量儲備。

 

4.     C

: 由於馬鈴薯凹槽內是5%麥芽糖溶液,外面是20%,即凹位內的水勢較高,水分應該藉透透作用流向外面的,如不變的話,原因是馬鈴薯細胞變得不透水,煮熟後的細胞會變得不透水的。

但留意,如過度煮熟的話,馬鈴薯組織會受到嚴重破壞,細胞也會被破壞,馬鈴薯組織會變得全透(但不是細胞膜變得全透!因為部份細胞已可能破裂了。)

 

5.     B

: 純記誦。記誦的是解釋酶於不同温度下的活性。圖中的酶的最適温度是45度。留意,超過50度活性下降,因為部份酶已變性,如所有酶都已變性的話,活性應是零的。低温時(例如0 oC時,酶的活性是0,但原因並不是酶已變性,而是分子動能太低。

 

6. B

: 留意,Y軸是產物質量,活性是用曲線斜率來顯示的。30s後,產物質量不再上升,即是活性已是零,不再有化學反應發生。要量度初始速率的話,找開始時一段直線,圖中由010s的看似仍是直線,因此初始速率是8/10 = 0.8。找0-10之間祇是方便計算而已。用4mg/5s 才可以的,祇是較難觀察而已。

 

7.     A

: 要研究酶濃度對酶反應速率的最佳的測量時段,當然應是速率最快的時段,代表不受反應物濃度可能太低的影響,因此應是時段r。之後的速率開始減慢,因為反應物(即原料)濃度開始不足,部份酶已不再進行反應。

 

8.     B

: 純記誦。陽性(或正反應)的意思是測試到相關物質的結果。碘液是用來測試澱粉的。本立德試驗是用來測試還原糖的。DCPIP是用來測試維生素C的。油漬試驗是用來測試脂質的。

 

9.     B

: 油滴消失了,因為油滴被消化掉了。跟消化油滴有關的是膽汁及脂肪酶。膽汁可乳化脂質,把大油滴變成小油滴。脂肪酶可把油滴變成脂肪酸及甘油。最重要的是脂肪酶,膽汁祇是可增加表面積(因為油滴由大變小了)讓脂肪酶工作更佳。膽汁不受温度影響功能(所以於Y仍能乳化油滴),但脂肪酶則會,煮沸後的脂肪酶會變性,失去活性。

 

10.  A

: 純記誦。脂質可直接通過磷脂層,因此祇能藉擴散作用進出細胞膜。祇有經載體蛋白轉運的才可能藉主動轉運。但留意,經載體蛋白也不一定需要主動轉運的,但條件一定要跟相關形狀的載體蛋白匹配才可進出。

 

11.  C

: 大量氣囊可增加氣體交換的表面積。水膜的機制是讓空氣先溶於水,才能進行擴散。薄壁可縮短擴散的距離。血流可帶走已進入血液的氣體,而後來的血液含氧量一定較低的,因此可

維持血液和氣囊之間氣體的陡峭濃度梯度。

12.  B

: 純記誦。P是腔靜脈,血液流入右心房。然後再流入右心室,再經肺動脈(R)流至肺部,在肺部攝取氧氣。

 

13.  D

: 吸煙時,尼古丁會於肺部被吸入至血液,因此離開肺部的血管(S)應最先接收尼古丁,然後先進入左心房。

 

14. C

: 圖中的裝置原理是水分經葉片散失,然後藉蒸騰牽引力從枝條底部吸收水分,玻璃管內水位便會下降。如要水位下降更快,使用較窄的具刻度玻璃管便可以。使用較多葉的枝條,失水會較多,吸水自然也較多。使用較大或較小的錐形瓶不會影響吸水的速率,因為水分流動是不斷進行的。使用較大的錐形瓶祗是方便支持枝條及玻璃管而已。

 

15. B

: 圖中的裝置原理是水分經葉片散失,然後藉蒸騰牽引力從枝條底部吸收水分,玻璃管內水位便會下降。但如裝置漏氣的話,玻璃管內的水位便無法維持,一定會斷下降直至與錐形瓶內水位一樣。如枝條底部阻塞,水分無法進入的話,枝條便無法吸水。在水中切開帶葉枝條的莖可有效防止這現象。當然,實際操作時,即使沒有這樣做,也不一定會阻塞。其實更重要的可能是應用鋒利的刀片切割底部,因為鈍的刀片切割會更容易使組織稀爛,更易阻塞。

 

16. D

: 間期時,細胞的體積便增大,細胞的表面積與體積比自然會減少。因分母變大了。

17. C

: 純記誦。減數細胞分裂有兩次分裂過程。減數細胞分裂的過程會產生配子,用作繁殖,這些配子是單倍體細胞。

 

18. B

: 純記誦。區域X的兩條染色單體互相纏繞,這過程稱為「互換」。互換後,原來同一條染色體上相同內容的兩條染色單體便會變得不一樣。

 

19. B

: 純記誦。

 

20. A

: 圖中的眼睛顯示視網膜於上方脫落,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脫落後便得不到營養而死亡。視錐細胞主要集中在黃點,不在上方的位置,因此不會影響這人的色覺。產生影像祇是純物理現象,祇要光線能到達,即使該位置沒有感光細胞,也還是有影像的,祇是無法感受,不能形成視覺而已。

由於進入視網膜的影像是上下左右倒置的,因此如上方視網網受損的話,反而無法觀看到外面位於下方的的景物。

 

21. D

: 純記誦。經耳膜,然後聽小骨,再之後是卵圓窗,之後是外淋巴、內淋巴,最後被內淋巴位置的感覺毛細胞感受。

 

22. C

: 思考一問題,然後舉手發問,涉及由大腦發出神經脈衝,經脊髓(位置Y)傳至運動神經元,傳至手部肌肉位置。運動神經元經腹根(Z)傳送至手部的。X是背根節,是感覺神經元經過的位置。

 

23. B

: 純記誦。肌肉祇有運動神經元。脊髓的中間灰質部位主要是中間神經元。

 

24. C

: 一般而言,生產者的生物量會大於消費者。但這是假設雙方的繁殖率相同才一定是正確的。由於量度生物錐體時祇是用一個時間點來計算的,因此如生產者繁殖率(即生命週期)遠少於消費者時,便可能出現生產者的總生物量較消費者少的情況。

 

25. A

: 二氧化碳是經光合作用被固定成食物於植物內的。食物的轉運經韌皮部,因此最終韌皮部的放射性會呈陽性。圖A是根部的韌皮部。圖B是莖部的韌皮部,也有放射性的,但留意,題目問的是根部。圖CD是木質部。

 

26. B

: 純記誦。六碳化合物會變成四碳化合物,這過程會釋出二氧化碳。

 

27. D

: 紅血細胞內沒有線粒體,不能進行需氧呼吸,因此ATP一定是來自缺氧呼吸的。缺氧呼吸的ATP來源是糖酵解過程中產生的。

留意,嚴格來說,線粒體的功能不是進行呼吸作用,而是需氧呼吸。再準確的是,是需氧呼吸過程中的克雷伯氏循環及氧化磷酸化過程。

其實乳酸發酵及酒精發酵涉及的缺氧呼吸,ATP的產生祇來自糖酵解過程。

 

28. C

: 酵母進行呼吸作用(不論是需氧呼吸抑或是缺氧呼吸)會釋出二氧化碳。温度較高,而又不是非常高(例如這裡的40)的話,代謝反應會更快,因此40度會釋出更多二氧化碳。

留意,如是動物的缺氧呼吸的話,則不會釋出二氧化碳。

 

29. D

:  小心! 雖然已知温度較高的話,代謝反應(包括呼吸作用)會較高。但單單根據這實驗裝置的話則無法得出效結論。因為兩個裝置有超過一個自變量,温度及葡萄糖濃度,因此無法推論是哪一個因素引致較大呼吸作用速率。

其實這實驗也無法判斷酵母進行的是需氧抑或缺氧呼吸的。

亦留意,如選項中有「較高濃度的葡萄糖或較高温度可使呼吸速率更高」的話,這樣的說法也不可以的! 科學結論不容許這類模稜兩可的說法的。

 

30. D

: 排泄的定義是排走體內產生的代謝廢物。肺排走的是二氧化碳,來自呼吸作用。皮膚排走的是尿素或熱能,尿素存在於汗液,雖然含量遠低於尿液。腎其實也是排泄器官,腎排走尿素。但腦、胃及肝肯定不是排泄器官。

另一常見誤會的是大腸,大腸排出糞便,這過程於生物學上稱為「排遺」,即排走遺留在腸內的物質。但在日常使用時,排糞也會稱為排泄! 因生物學上不是! 雖然糞便內其實真的有代謝廢物,即膽色素,來自肝臟分解紅血細胞。

 

31. C

: 徹底煮熟食物防止主要是透過食物散播的病菌,登革熱不是。雖然未必清楚其他選項能有效減低登革熱病例數目的背後機制,但不影響選擇這題目的正確答案。

降低登革熱疫苗的價格可提供誘因,使更多人可主動接受登革熱疫苗的注射。登革熱疫苗一般不是免費的。

清除積水可防止蚊子滋生繁殖,因為蚊的幼蟲(稱為孑孓)是於水中生活的。

穿長袖衣服便可防止被蚊子咬。

 

32. B

: 純記誦。留意,抗生素一般是由真菌產生。抗生素的機制是干擾細菌的代謝反應,不同的抗生素干擾的代謝反應不同。由於病毒於寄主細胞沒任何代謝反應,因此抗生素無法消滅病毒。

可分解病毒的抗體。

以吞噬某些病原體的是吞噬細胞(其中一類白血細胞)

漿細胞產生的是抗體。

 

33. A

: 題目已指出囊性纖維變性是由隱性等位基因引致。所有帶有一個囊性纖維變性隱性等位基因的女士,即這女士並沒有這病,但卻有這病的一個隱性基因,因此這女士的雜合的。他的丈夫也是雜合的。兩個親代都是雜合,要生下一個純隱性的下一代的概率是1/4,即25%。但如同時要是男孩的話(生男的概率是1/2),概率的計算法便是這兩個概率相乘,即1/4 x 1/2 = 1/8(12/5%)

 

34. B

: 純記誦。導致唐氏綜合症的原因是細胞多了一條第21條染色體。正常來說,配子的染色體是23(母細胞是46))),因此可能導致唐氏綜合症的精子染色體數目便應是24條。

 

35. C

: 純記誦。

轉錄是DNA變成mRNA的過程。轉譯是根據mRNA製造多肽的過程。

轉錄使用DNA分子作為模板,轉譯才是使用mRNA分子作為模版。

轉錄不需要核糖體,轉譯才需要。

轉錄於細胞核內發生,產生的mRNA分子會穿過核膜特殊的核孔到達細胞質,轉譯一定在細胞質內進行的。

轉錄的產物是mRNA分子,一定會運出細胞核。轉譯的產生的多肽,產物可能留在細胞質內使用或運出細胞外(例如一些消化酶)

 

36. C

: 注意,進行轉錄時使用的DNA鏈稱為模版鏈,而不是編碼鏈! 模版鏈對面那條才是編碼鏈,為何這條不是用作轉錄的DNA鏈稱為編碼鏈? 因為編碼鏈的鹼基序列正好便是mRNA的鹼基序列,祇是DNA上的T變成U便可以。


2025年2月7日 星期五

第十一屆(2021)生物科聯校模擬考試1A建議答案及題解

2021-2022聯校生物模擬考試

建議答案及題解

 

 

1.      B

: 純記誦。動物體內不會把葡萄糖轉成纖維素,纖維素是細胞壁的成份。於動物體內,葡萄糖與糖原會按需要互相轉換的。動物不會貯存澱粉,但動物會進食植物,植物內的澱粉會於消化道被消化成葡萄糖才能吸收。

 

2.      A

: 紡錘絲於前期階段開始形成。前期階段時,核膜已消失,染色體清晰可見,圖1是前期。化學物質如要抑制紡錘絲的形成,便應在這階段。過程2時所有染色體排在中央位置,是中期。過程3時染色體分別移向兩端,是後期。過程3旁邊的是末期,染色體已聚集在兩端,但仍未進行胞質分裂。過程4是進行胞質分裂後的子細胞。

 

3.      C

: 羊水的功能是提供水狀的環境給胎兒,保護胎兒,提供穩定的外部環境,並可滋潤胎兒及吸收震盪。圖中的種子中P是胚芽,S是胚根,這兩個構造相當胎兒。構造Q是胚乳或子葉,提供營養給胚芽及胚根發育之用,人類的胎兒並沒相似構造,因為胎兒的營養來自母親。R是種皮,用以保護種子內部。

 

4.      B

: Q是胚乳或子葉,提供營養供胚芽和胚根發育,因此種子萌發時,構造Q的乾質量一定會持續下降,但開始時種子會吸水,用以活化消化酶及溶解營養,因此構造Q的鮮質量仍會先上升一段時間。Q是胚芽,質量(無論是鮮質量抑或乾質量)會一直上升,但開始時需時一點時間才能分化成胚芽,因此並不是一開始質量便上升。未進行光合作用前,胚芽的質量完全來自子葉轉運過來的營養。

 

5.      D

: 純記誦。構造1是琺瑯質,主要成份是礦物質,細胞已死,是牙齒曯堅硬的部位。構造2是齒質,成份與琺瑯質相同,但這裡的細胞仍是活的,不夠琺瑯質堅硬,但也算是堅硬的。構造4是髓腔,含有微血管及神經纖維,並沒有多少礦物質,因此不是堅硬的。構造3是牙齦,主要是細胞,構造5是牙顎部位,是骨質構造,因此也是堅硬的。

 

6.      C

: 構造3是牙肉(即齒齦),齒齦容易出血,缺乏的是維生素C,選項中最多維生素C的是橙。奶的主要好處是營養均衡,肝含有維生素AD

 

7.      C

: 肝門靜脈是由小腸通往肝的血管,進食碳水化合物後這條血管的葡萄糖水平會最高,但沒有進食時,這裡的葡萄糖水平則是最低,因為由心臟出來的動脈要先經小腸組織才到達肝門靜脈,沒有進食時,小腸會從動脈先攝取所需葡萄糖。

下圖顯示一條血管的縱切面。

 

8.      D

: 純記誦。瓣膜的閉合是由血液流動影響的。A位置的血管受壓迫(旁邊的骨骼肌),由裡的血液會向前及後流動,但由於瓣膜的形狀關係,血液向B方向流動時便會使瓣膜閉合,使血液無法回流。

 

9.      C

: 如某因素(例如上方的二氧化碳)的水平上升時,光合作用速率隨之上升的時段,這因素便屬限制因素。因此於X位置,二氧化碳是限制因素。但於YZ位置,即使二氧化碳濃度再上升,光合作用速率不再上升,因此這時候二氧化碳不再是限制因素。於相同二氧化碳濃度下,Y的光合作用速率較Z高,因此於Z時,光強度是肯定限制因素。由於Y已是圖中最高的光合作用速率,沒有足夠數據說明於Y位置,Y是否仍是光強度,但二氧化碳肯定不是!

 

10. B

: 萌發種子會進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氣,然後釋出相同體積的二氧化碳,但釋出的二氧化碳被鹼石灰吸收,使試管內的氣體總體積減少,氣壓下降。導管內的有色液體會因外界大氣氣壓較高而向上升。留意,萌發種子進行呼吸作用時會釋出熱,熱會使試管內的氣體膨脹,會使導管內的有色液體向下推。

 

11. C

: 根據題目所示,這實驗是探究萌發種子的呼吸作用,因此對照裝置便應是沒有種子,看看是否因為種子釋出的二氧化碳。

 

12. A

: 純記誦。留意,同學未必清楚其他選項是否需要能量,但應該熟悉於氣囊位置進行氣體交換是不需要能量的,因為氧氣及二氧化碳本來便可以經磷脂層進出,無法控制,自然也不可能需要能量。因為需要能量的是要透過載體蛋白進出細胞膜的物質。葡萄糖、神經遞質及抗體皆需要載體蛋白的協助。

 

13. A

: 純記誦。考核的是脂肪的組成單位及脂肪酶的作用。脂肪酶可催化脂質變成甘油及脂肪酸。脂肪酸一定是酸性的,會使pH值下降。

留意,乳酸及氫氯酸是酸性。但氨基酸則不一定,(雖然名字有酸),氨基酸呈酸性、中性抑或鹼性,視乎R基是甚麼而定。

 

14. D

: 1014分鐘期間pH值不再下降,代表脂肪酸已不再增加,即酶的活性已停止,不再分解產生脂肪酸。脂肪酶已變性肯定是其中一個原因。受質濃度(即原料)已用完,是另一可能性。由於酶沒消失,如再增加受質濃度的話,活性仍會再上升的,因此這時候受質濃度是限制因素。

如所有脂肪酶的活性部位均已被佔據的話,代表的是活性最高的時候,應會不斷產生脂肪酸的。除非佔據活性部位的是抑制劑。

 

15. C

: 注意,向外彎的位置是細胞膨脹較多的部位(長度較多)。因此在液體P,較內層的細胞膨脹較多,由於水分無法經蠟質外層進入,如有水分進入細胞的話(即液體水勢較高),便一定是最內層。因此液體P的水勢應較洋葱細胞高。

在液體Q,最內層的反而向內彎,代表失水,即液體Q的水勢較洋葱細胞低。因此液體P的水勢較應液體Q高。由於(3)一定對,(1)一定錯,(2)其實不太肯定的,但由於葱內層向內彎,顯示相對嚴重失水的狀態,因此很大概率呈質壁分離。

 

16.A

: 同一塊莖上的芽的細胞全由相同細胞經有絲細胞分裂形成,因此遺傳組成也完全一樣。玉米粒相等於受精卵,不論是否同一株,也不可能遺傳組成相同的了,同一株的話,遺傳組成較相似而已。胎盤和孕婦的子宮壁是混合的組織,包含胎胎兒及母體的組織,因此遺傳組成不同。但留意,如單單是女性體內的子宮壁的細胞,則遺傳組成是相同的。

 

17. D

: 純記誦。卵巢沒有被割除,仍能排卵及產生雌性激素,激素會經血液傳至子宮及其他位置發揮作用,因此仍能進行月經。由於輸卵管已結紮,精子無法到達輸卵管位置,因此排出的卵子無法與精子相遇。

 

18. D

: ABO血型的等位基因有3個,IA, IBiA型血可能是IA IA(純合)IAi (雜合)B型血可能是IB IB(純合)IBi (雜合)AB型血則一定是IA IB,而O型一定是ii。如孩子有O型的話,那父親及母親一定有一個i,因此母親如是B型血的話,她一定是IBi ,孩子中有一人是A型血,他的IA 一定來自父親,而父親亦一定有i,因此父親是IAi (雜合)。母親是IBi (雜合)。下一代是A型血的概率便是1/4(一個IA 來自父親,另一來自母親的是i),如要同一時間是女孩的話,那概率便是1/4 x 1/2 = 1/8

 

19. B

: 減數分裂I後,同源染色體兩個成員已分開。如體細胞有四對(同源)染色體的話,即8條染色體。開始進行減數細胞分裂時,DNA會先複製,每條染色體會有兩條染色單體,因此總數應有16條染色單體。如剛進行減數分裂I後,同源染色體兩個成員已分開,染色單體的數目便應減半,即有8條。

 

20. C

: 實驗中把切下來的莖倒置來比較,應是想測試生長素的流向是否單行抑或是雙向的。實驗結果顯示,倒置的話,上方的生長素似乎無法擴散至下方的淨瓊脂塊,因此顯示生長素的轉運是單向的。

 

21. B

: 純記誦。胃(構造2)有胃蛋白酶,把蛋白質消化成肽。胰(構造3)分泌胰蛋白酶,分泌至十二指腸(構造4),胰蛋白酶可把蛋白質消化成肽或氨基酸。迴腸(構造4之後的小腸部份,圖中沒標註號碼)壁上也有蛋白酶,可把肽分解成氨基酸。

留意,胰會分泌胰蛋白酶,但蛋白質並不是在胰臟被消化,而是小腸。

 

22. D

: 純記誦。構造5是肝,肝會分泌膽汁,膽汁含有膽鹽,可把大油滴乳化成小油滴,屬物理式消化。消化腺的定義是可以分泌可供消化的化學物質,不論是物理式(例如膽鹽)或化學式(例如酶)。但留意,肝並沒有分泌消化酶。選項中其他都是肝的功能,但不屬於消化作用。

 

23. B

: 血紅蛋白不在血漿中,是在紅血細胞內。血液分為兩部份,一是血漿,一是血細胞。

 

24. A

: 線粒體的作用是進行需氧呼吸,釋出更多能量。如要推論哪些細胞內線粒體密度最低,亦即是所需能量最少。細胞種類P具纖毛,雖然纖毛的擺動也需要能量,但相對於其他細胞而言,算是最少的。細胞Q是白血細胞(淋巴細胞),分泌抗體需要大量能量。精子需要很多能量便很明顯了。細胞S是神經細胞,神經脈動的傳遞其實需要能量不斷把鈉、鉀及氯離子進進出出細胞膜的。

 

25. C

: 細胞種類S是神經細胞。軸突有髓鞘,是屬於運動神經元,運動神經元是經腹根(而不是背根的)的。但構造X是細胞體部位,細胞體的部位存在於脊髓的灰質,細胞種類S長長的部位(即神經纖維)才是位於背根位置。

感覺神經元是經背根的,感覺神經元的細胞體則位於背根節,而不是脊髓的灰質。細胞體聚集一起的話會呈灰色,而神經纖維比例較多的話則呈白色(因為細胞膜的磷脂主要呈白色)

 

26. D

: 純記誦。圖中的是凸透鏡,凸透鏡可把光線會聚,因此可把原來聚焦於視網膜後方的光線聚集回視網膜上。光線聚焦於視網後患的是遠視,成因可能是眼球過短或晶體太薄。

晶體混濁患的是白內障,角膜不平滑患的是散光。散光可用特別的透鏡矯正,但白內障則不能用透鏡矯正,祇能更換。

 

27. B

: 更詳細的解釋是,抗生素透過干擾細菌的某個代謝活動,從而殺死細菌。不同抗生素干擾的代謝活動不同。有些是干擾細菌的分裂過程,由於細菌繁殖速率很快,祇要一開始分裂的話,便使細菌無法完整地完成分裂,結果是死亡。

另外,不同的細菌處於不同的細胞過程階段,因此如某一天服食抗生素的話,未必可干擾所有細菌的代謝活動,但如定時服用(基本上是連續服用多天)的話,便能把所有細菌殺死。一般而言,服食多少天的日子,基本上便是細菌的生命週期的日數。

當然,如有細菌出現突變的話,相同的抗生素便無法殺死已突變的細菌。

 

28.D

: 留意,作答這題目應先假設抗原及抗體不是外來注射入體內的,否則以上每一句也不一定正確的了。

有抗原,代表正感染病毒(或剛注射疫苗,因為疫苗內有抗原)。如體內有抗體,代表體內自行產生抗體(或曾注射抗體)。個體12有抗原,一般代表曾感染病毒的,但個體1已產生抗體對抗病毒,而個體2仍未夠時間產生足夠抗體,仍無法對抗病毒。個體3沒有抗原,但卻有抗體,代表他曾感染病毒,身體產生抗體,但已痊癒,因此已沒有抗原,(亦可能是他直接注射了抗體)。個體4沒有抗原也沒有抗體,其中一個原因是從未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也可能是曾感染病毒,並已痊癒一段頗長時間,因此連抗體量也跌至極低水平,無法辨識。)因此身體也沒有產生相應的抗體。

接種乙型肝炎疫苗可替個體4提供保護作用,即使他曾感染並已痊癒,但抗體水平已跌至極低水平,不足以保護。但個體2已有抗原,祇是未發現抗體,最大可能是他剛感染病毒,身體仍未有足夠時間產生足夠抗體而已。疫苗內本來便是抗原,因此接種乙型肝炎疫苗不會替個體2產生額外的保護。

 

29. C

: 純記誦。部位X是基質,是暗反應進行的位置,會把ATPNADPH轉回ADPNADP。而部位Y是類囊體,是光反應進行的位置,會把ADPNADP轉成ATPNADPH,並把水分解,釋出氧氣及氫。氫原子會結合NADP合成NADPH,而氧氣會釋出。

 

30. B

: 光反應產生ATP的過程其實屬電子傳遞鏈(稱為光磷酸化),呼吸作用中的氧化磷酸化也是。腺苷三磷酸是ATP,合成ATP需要這種酶。NADH存在於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是NADPH。留意,對化學不太熟悉的同學可能不太清楚NADH的氧化指的是甚麼過程,但不要緊,這題目考核的是知道光合作用祇有NADPH,而呼吸作用祇有NADH而已。另外,同學也不熟悉腺苷三磷酸指的是甚麼(其實是ATP),但也不重要,不影響作答這題目的。

 

31. C

: 作答這題最好用排除法了。

即使「很少有草食性動物會啃食生境中所有種類的植物」,即祇進食部份種類植物,那多樣性應下降,被吃掉的沒有了。

一些植物被草食性動物啃食後可以迅速再生的話,那多樣性應不變。

能抵抗啃食的植物物種會被選擇並存活下來的話,即是多樣性下降了,因祇有能適應才能生存。

因此,最佳理由應是草食性動物啃食優勢植物物種,有利其他植物物種生存,包括未曾出現的。例如如有一繁殖速率極快的植物,原來會因生長阻擋其他植物生長的,但因食草動物祇吃這一種植物的話,便可留下空間給其他植物生存。

 

32. B

: 所有箭頭方向皆由P開始,因此P是生產者,攝取P的一定是草食性動物,因此QRS皆是。假設數目相同的話,由於食物鏈愈長,能量損耗愈多,因此較高層次的T的生物量應較Q小的。

 

33. C

: 12的能量一定是最多的。之前涉及愈多生物的話,能轉移的一定愈少。3之前涉及QR,而4之前祇涉及S,因此3的能量轉移最小。

當然,這是假設不同種類生物攝取能量相同而已。

 

34. C

: 觀察圖表數據而已。1格高度代表10%(根據題目),於低潮水位線(40m),物種3佔了6格,因此是60%

 

35. B

: 最能適應環境狀況的波動的,應是於不同環境(即不同水位線)皆有發現的品種。很明顯是物種2,由742皆發現。

 

36. C

: 現存的生物不可能某物種是其他物種的祖先,例如是人的祖先是猴子是不對,人與現存的猴子有共同祖先才對。IIIII有一共同祖先(相交點),因此關係最密切。由X位置分別可分出IIIIIIVV,因此是共同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