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日 星期日

香港中學會考生物科2010卷II題解

 

香港中學會考生物科卷II題解CE-2010(II)

 

1.      D

: 細胞膜的主要成份雖然是脂質,但一定含有蛋白質,以進行不同的功能。蛋白質一定含有碳(C),(H),(O)及氮(N)這四種元素,部分氨基酸含有硫(S)或磷(P)

由於酶一定是蛋白質(純定義),高溫下蛋白質內氨基酸分子之間的氫鍵會受到影響,從而使蛋白的立體形狀發生變化,如影響活性部位的話,便稱為「變性」。

2.      C

: 部分的成熟細胞並沒有細胞核,例如人類的紅血細胞。

3.      D

: 純記誦。其中最重要的是濃度梯度,沒有濃度梯度的話,便不可能有擴散的發生。(因為擴散指分子的淨移動)理論上,溫度愈高,分子動能愈多,擴散速率自然愈快。相同溫度下,粒子愈細小,動能愈多,移動速率愈快。

4.      A

: 蚯蚓是無脊椎動物。選項中祇有金魚有鱗片。海豚是哺乳動物,有乳腺,但由於生活於水中,沒有毛髮。蟾蜍是類似青蛙的兩棲類動物,體表是濕滑的,體表沒有任何覆蓋物。留意,蛇的體表有鱗片,體表可算是乾燥的(雖然實際觸摸蛇身可能覺得是滑的)

5.      D

: 含綠色色素的祇可能是藻類(屬原生生物)或植物。圖中有比例,這生物有數厘米長,形態不規則,不似有維管組織支撑,因此應屬藻類。沖上岸邊

的多是藻類。

6.      C

: 病毒內雖然有核酸,但於生物體外並沒有任何代謝反應,外層亦不是細胞膜的構造,主要由蛋白質組成。(細胞膜的主要成分則是脂質)現時仍不算作生物,也不算作細胞。

7.      A

: 注意,生物學上的分解者指的是可把有機物轉成無機物的生物,如沒有分解者的話,有機物會無法轉回無機物,植物便無法吸收並生長,部份有機物便會留在自然界中,總生物量便會減少。

生境中植物所需的能量是來自陽光的,不是有機物。

動物可進食有機物以獲取能量及其他元素,但動物並不能分解所有有機物,例如纖維素便不可能,因此動物的數量將愈來愈少。

生境內的植物的含氮化合物並不一定來自分解者產生的含氮化合物,也可能來自硝化細菌的作用,把氮氣轉成氨化合物,這不屬於分解作用。

留意,即使沒有分解者,生境中的生物也不致完全死亡的。植物仍能生長,祇是較慢。

8.      C

: 所有生物體內的化學反應皆需要酶。

光合作用主要由兩階段組: 光反應及暗反應(卡爾文循環)。光反應必需於有光的情況下才能發生,卡爾文循環不需要。但由於卡爾文循環所需的原料來自光反應,因此黑暗中其實卡爾文循環也不會發生。

光照下,水被分解成氫和氧。氧會以氧氣形式離開葉綠體,供植物細胞呼吸作用之用,多餘的會被排出。氫原子會進入卡爾文循環。

9.      A

: 考慮重要性時參考對甚麼因素而言。對植物本身而言,可合成食物。對環境而言,可平衡大氣中氧和二氧化碳的濃度,因為祇有植物可能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

祇有少量水分用於光合作用,大部分植物吸收的水分以蒸騰作用形式離開,蒸騰作用的主要動力來自環境中的溫度,而不是光合作用,因此不算作光合作用的重要性。

10.  C

: 裝置的原理本來是,酶母菌於混合物中進行呼吸作用,釋出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會溶於液體內,但過量的話,因氣壓較高的關係,二氧化碳會離開液面,進入管Y,然後到達石灰水。二氧化碳會使石灰水變得混濁。

因此,管Y不應伸至液體內,這樣能收集的氣體量便會非常少。

留意,油層可防止燒瓶內的空氣進入液體,但不能阻止產生過量的二氧化碳離開液面。

11.  C

: 馬拉松屬長跑運動,雖然以需氧呼吸為主(否則不可能跑這樣久),需氧呼吸的反應是葡萄糖 + ---->二氧化碳 + 水。但進行途中,也會不停積聚乳酸,因為少部分的能量來自缺氧呼吸,缺氧呼吸的化學反應是葡萄糖  ---> 乳酸。

12.  D

: 是肋間肌的收縮使骨骨架推向上。

嚴格來說,是肺部擴張,肺內的氣壓減少,少於大氣壓力的話,空氣才能流入肺部,而不是空氣進入使肺部擴張。

吸氣時,肺內氣體增加,氣壓應是上升的,但也視乎肺部擴張的程度,因為肺內氣壓的變化受兩個因素影響。空氣進入會使氣壓上升,但肺部擴張則使氣壓下降,因此吸氣時,開始時肺內氣壓仍會下降的(因肺部擴張程度的影響較大),但一段時間後,肺部不再擴張,流入的空氣便使肺部氣壓上升。

橫隔膜肌肉收縮,橫隔膜向下移動,變得平伏,胸腔體積會增加。

13.  B

: 構造1是琺瑯質,細胞已死,因此鈣鹽相對較多。構造5是顎骨,主要由硬骨組成,因此鈣鹽相對也多。

構造是牙粙質(象牙質),是活細胞,是用以補充琺瑯質的(但於人體則沒這功能),因此成份跟琺瑯質差不多是一樣的,也含有鈣鹽,祇是牙粙質的細胞仍是活的,比例上鈣鹽數目自然較少。

構造3是牙肉部份,細胞的成份跟一般細胞差不多。

14.  D

: 純記誦。除了構造1的琺瑯質的細胞已死之外,其他構造皆含有活細胞的,包括骨骼。骨骼並不是死的組織,否則斷骨後便不可能復元。

15.  C

: 膽汁由肝臟產生,祇是貯存於膽囊。膽汁沒有消化酶,也有消化作用。因為膽汁內含有膽鹽,膽鹽可乳化脂肪成脂肪微滴,屬物理性消化。消化酶酶進行的是化學式消化,脂肪酶可把脂肪分解成甘油及脂肪酸。

16.  A

: 消化道的蠕動的重要性是使食物能向上移動,因此整條消化道的構造也會進行蠕動。但構造4是膽管,是膽汁由膽囊往十二指腸的管道,不屬於消化道。

17.  D

: 蠕動是消化管壁肌肉的收縮引致的,自然需要能量。大腦控制有意識的活動,蠕動不受意識控制,是由延腦控制的。吞嚥是食物於口腔送至食道的過程,需要消化道壁肌肉的收縮才能完成。

食團體積較大,貼近管壁,會刺激蠕動的發生,但速率卻不是受食團體積影響,超出一定體積的話,便不會有甚麼影響。

18.  B

: 純記誦。留意,這裡說的肌肉主要指骨骼肌。過量的碳水化合物最終會以脂肪形式貯存於皮下,因此進食過多的話會致肥的。

19.  A

: 純記誦。維生素A是脂溶性的,會隨脂質進入絨毛內的乳糜管(而不是微血管),乳糜管會通至淋巴管,然後大靜脈,到達心臟,連接至循環系統。

20.  D

: 除了肝門靜脈,两端皆是連接微血管之外,所有動脈及靜脈,皆只有一端連接微血管,另一端連接心臟。肺動脈及大動脈有瓣膜,而肺靜脈則沒有瓣膜。除了肺動脈外,其他的動脈內是含氧血,呈鮮紅色; 靜脈含缺氧血,呈暗紅色,不是藍色。我們看見靜脈呈藍色是因為混和了管壁的顏色而已。另外,由於靜脈較接近皮膚表面,因此較易被看見。

根據定義,動脈是血液離開心臟的管道,靜脈是返回心臟的管道。血管內的血壓是因心臟泵壓而來的,因此動脈的血壓一定較高。

21.  B

: 韌皮部負責運輸食物,主要從上方(葉片)向下運至根部。被移除後,食物便會積聚於區域X的上方,上方的細胞獲得較多營養,細胞分裂便較多,生長較多,形成腫脹現象。

木質部是負責水分及礦物質。

22.  B

: 純記誦。X是感覺神經元,感覺神經元的細胞體位於背根節(),並不位於脊髓內。因此Y是運動神經元。運動神經元連接效應器(反應器),而於人體內,祇有兩類效應器,一是肌肉,一是腺體。肝及唾腺屬腺體。肋骨肯定不是。脊髓伸出的運動神經元通往頸部以下的位置,因此唾腺不是目標。

23.  C

: 構造1是大腦,負責心智的活動,構造2是小腦,主要負責肌肉平衡的活動。進行足球比賽時,同時需要這兩項活動,因此相對說活躍度最大。

24.  A

: 骨質疏鬆症指的是骨質流失的狀況,因此骨質的密度自然變低。由於密度較低,因此也變得較脆。骨質有彈性是來自含有一定比例的有機物,而骨質主要指的無機物。

25.  A

: 溫度愈高,汗液蒸發愈快。相對濕度差較大,汗液也容易蒸發。因此乾燥環境下,汗液蒸發也較高。大風時,會增加空氣流動,帶走蒸發的水氣。但留意,環境中的相對濕度如已是飽和(100%)的話,空氣流動便沒有甚麼作用了。這在自然界中,這不容易出現。

26.  D

: 劇烈運動時,骨骼肌進行的代謝活動一定是最多的,因此產生的熱能也是最多的。但平時,便很難說哪個器官釋出較多熱能了。

27.  C

: X是表皮層,最外層是死細胞,主要防止失水。表皮層也有黑色素,可吸收紫外線,除了可防止皮膚接收過量紫外線外,也可藉此制造維生素D(但不是吸收維生素D)。感受壓力的神經末梢位於真皮層,隔熱主要依靠真皮層下的皮下脂肪(即構造2),因主要血管位於皮下脂肪下方。

28.  B

: 突然由寒冷環境至炎熱環境時,身體會突然感到炎熱,會先促使進行散熱機制。構造1是皮脂腺,分泌向外的皮脂主要用以防水。構造4是微血管,感到炎熱,更多血液會流至皮膚表面的微血管,熱能便可散失。構造3是汗腺,分泌較多汗液可帶走多餘熱能。構造2是脂肪層,是用以防止散熱。短時間內,皮下脂肪層不會減少的。

29.  B

: 卵細胞的線粒體於卵細胞內。事實上,卵細胞的線粒體會傳至下一代,線粒體內有DNA,可藉此追踪生物的遺傳。卵細胞的食物貯備來自卵細胞本身,而精子細胞游動時所需的食物來自周圍的液體。精子及卵細胞含有的染色體數目是相同的,都是23條。

30.  D

: 純記誦。受精作用於輸卵管內發生。未受精的卵子會透過月經排出。不是受精卵植入子宮內膜,受精卵發育至一定程度才植入子宮內膜。

31.  D

: 首三天,受精卵正進行細胞分裂,並未植入子宮內膜,也未形成胎盤構造,因此所需養分來自卵子內。

32.  C

: 留意,臍帶內其實有三條血管的,兩條(構造X)是臍動脈,管壁較厚,另一條是(構造Y)是臍靜脈。胎兒利用胎盤,把代謝廢物(例如尿素及二氧化碳)經臍動脈排至母體內,而從母體取得養料及氧氣。

臍血管內的紅血細胞則是胎兒本身的,並不與母親進行交換。

33.  B

: 胎盤是胎兒與母體進行物質交換的構造,並不能防止胎兒受到震盪。保護胎兒免受震盪的是羊水及母親的腹部肌肉。

34.  C

: 輸精管結紮後,於睪丸產生的精子無法到達尿道,精液內便沒有精子,男子便會不育。但留意,仍然會有精液產生的。由於睪丸沒有損壞,雄激素也一樣會分泌,經血液流至相關的組織。

35.  C

: 如果親代是純合的,一是長翅、一是短翅,而子代是長翅的話,那長翅便是顯性性狀。子一代的長翅便全是雜合的。子二代中,長翅與短翅的比例便是3:1。而基因型的比例,顯性純種、雜合及隱性純種的比例是1:2:1,因此純合的比例應是50%

36.  A

: 人類的ABO血型祇有4種,屬不連續變異。但體重、心率及智商則有許多變化,呈鐘形分佈,屬連續變異。

37.  B

: 氣泡釋出率跟光合作用速率有關,光合作用速率愈高,氣泡釋出愈多。溫度較高,化學反應會較快,但高至80oC的話,酶便會變性,氣泡釋出自然較少。枱燈移離的話,光強度下降,光合作用速率會下降。碳酸氫鈉溶液會增加水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會增高光合作用速率的。

38.  D

: 碳酸氫鹽指示劑是用以測試二氧化碳濃度的,低於0.03%(即約大氣二氧化碳濃度)的話,呈紫紅色。於大氣二氧化碳濃度(即約0.03-0.04%),呈紅色。高於0.04%的話,呈黃色。

P蓋上黑紙,葉片無法進行光合作用,祇進行呼吸作用,釋出二氧化碳,因此二氧化碳濃度會較大氣高。

R沒有蓋上任何物件,葉片會進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濃度會較大氣濃度低。

Q蓋上棉布,光合作用速率可能跟呼吸作用差不多,因此二氧化碳濃度沒大變化。

39.  B

: 圖中觀察到日間的氣孔較大,晚上則較小。水分主要透過氣孔散失,因此晚上氣孔較小的重要性便是可防止水分流失。

40.  D

: 純記誦。豆科植物根瘤內的細菌屬固氮細菌,可把泥中內的氮氣轉化成銨化合物(留意,不要寫硝酸鹽!)。亦留意,其實泥土內也有固氮細菌的。

41.  C

: 胰臟分泌胰液,經胰管至十二指腸。胰管閉塞後,即時效應是胰液無法流至十二指腸。胰液內含有消化酶,包括蛋白酶、澱粉酶及脂肪酶,也含有含鹼性物質。因此,即時影響會使蛋白質消化,澱粉質消化及脂肪消化效能變差,也會使十二指腸內的酸度增加(因沒有鹼性物質中和來自胃部的酸)

但持續下去的話,消化液會消化掉胰臟本身。

42.  D

: 純記誦。身體沒有貯存蛋白質。肝臟內可把多餘的氨基酸轉成尿素,但清除尿素靠的是腎臟。探測和調節葡萄糖水平的是胰臟。肝臟可分解不同有毒物質,例如酒精或藥物等。

43.  B

: 感到暈眩的直接成因是腦部缺氧。留意,題目已註明是即時坐下,因此應根據這狀況判斷答案。即時坐下會使骨骼肌放鬆,積聚於肌肉的血液無法及時回流至靜脈,使較少血液回流至心臟,導致流往腦部的血量減少。其他原因會導致血液內含氧量較低,但不是即時坐下使腦部暈眩的直接成因。

44.  D

: 小動脈末端的血壓相對較高,因此血液是於血管被迫出微血管壁的。留意,微血壁有許多小孔,因此血液是通過微血管壁的小孔,而不是透過細胞膜。不過,由於組織液的流體靜壓跟靜脈血管內相差很少,因此組織液是靠微血管周圍骨骼肌的收縮才能把液體推回近靜脈的微血管內。

45.  C

: 由於血漿蛋白體積太大,無法離開血管,但血漿蛋白則是溶於水的,會影響水勢(使水勢下降),因此血液的水勢相對來說較低。因此部分組織液(即細胞間隙內的液體)的水分便會於小靜脈端回流入微血管內。

46.  A

: 神經協調必須透過神經元傳遞訊息,沒有神經元到達的位置不會有任何反應。而激素協調的激素依靠血液運輸,凡血液流經的位置,激素都可發揮效用,因此反應範圍較廣泛。

47.  A

: 需要定時注射胰島素的是患第I型糖尿病的人。患I型糖尿病者體內無法分泌足夠胰島素。胰島素的整體作用可降低血糖水平,具體方法包括促進細胞吸收葡萄糖,促進肝臟內把葡萄糖轉成糖原等。

48.  B

: 於黑暗中,沒有光線,幼莖的生長便不可能受光影響。但幼莖仍然向上彎而幼根則向下彎,便祇有一個成因,便是重力。

49.  A

: 光會使莖尖的生長素移向背光面,愈多生長素的話會刺激莖部生長較快。胚芽鞘1莖尖被金屬箔蓋著,感受不到光線,但生長素仍會分泌的,因此胚芽鞘1會向上生長。胚芽鞘2沒有莖尖,沒有生長素,不會生長。胚芽鞘3有莖尖,下方有瓊脂,瓊脂可讓莖尖的生長素向下擴散。由於有單向光源,因此背光面的莖尖的生長素便較多,向下擴散後,左方生長便較快,因此會彎向右方。胚芽鞘4莖尖有雲母片隔開,生長素無法由向光面移至背光面,因此兩邊的生長素是一樣的,胚芽鞘4會向上生長。

50.  D

: 如果一開始便沒有光源的話,便祇有胚芽鞘2不能生長,因為胚芽鞘2沒有莖尖,因此也沒有生長素。

51.  A

:構造1的血管壁較厚,因此是腎動脈,而血管2便是腎靜脈。構造3是輸尿素。尿素經腎動脈進入腎臟,然後透過腎臟經輸尿管排出,由於濃度變高了(因大量水分被再吸收),因此輸尿管內的尿素是最高的。排出尿素後,腎靜脈相對腎動脈來說,尿素濃度一定相對較低。

52.  A

: 題目已註明是配子的細胞,即是會進行減數細胞分裂。圖中的細胞顯示是一對對存在的,共三對同源染色體,而且已經複製。減數細胞分裂後,配子應祗有一套染色體(一對同源染色體中其中一個成員),因此應有3條不同形狀及長度的染色體。

53.  B

: 排卵大約於月經週期(28)中間的日子,月經週期是由月經開始計算的。但圖中該月份的第一天並不是月經周期的第一天,這月份第23天才是月經(子宮內膜厚度開始下降)開始的日子,從這天(23)14天便大致是排卵的日子,因此大約便是11-14日。

留意,實際上排卵未必那麼準確,但選項的日子相隔起碼數天,因此最有可能仍是11-14日的。

54.  B

: 懷孕後,子宮內膜不會脫落,且會再加厚,因此不會有月經。停經後(即到達沒有月經周期的年齡),子宮內膜不會有大變化,亦不會再有月經。

但即使輸卵管被結紮,由於相關的性激素是由卵巢及垂體分泌,經血液運送,不會影響月經周期的發生。

55.  C

: 患糖尿病的孕婦的血糖水平較高,胎兒自然吸收更多葡萄糖,更多的營養使胎兒生長較快。

56.  B

: 如果受精卵不能正常植入女性子宮內膜的話,那即使使用這方法受精,也無法懷孕。但留意,這題目祇考慮該名夫婦,如把這受精卵植入至另一女性體內的話(即代母),那是可行的。但許多地區及國家也不容許這樣做。

57.  A

: 構造3是分生區,細胞分裂主要於這裡發生,而構造2是延長區,分裂後的細胞會延長,體積增加,但尚未分化成不同類型細胞。構造1是分化區,細胞已化成不同類型。構造4是根冠,主要作用是保護根尖的細胞分裂區,細胞當然也是來自細胞分裂區。

58.  B

: 所有生物皆有DNA。原核細胞祇是沒有核膜。留意,部分病毒(例如流感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但病毒暫仍未歸類為生物。染色體是DNA分子纏繞蛋白質而成,較大的染色體有可能祗是纏繞較多,未必含有較多DNA分子,而且所有染色體也是由一條DNA分子纏繞而成的。DNA上的遺傳密碼會用以制造蛋白質,這些蛋白質主要是酶,酶可調節細胞的活動。

59.  D

: 所謂有利的特徴不是個體因適應環境而發展出來的。新的性狀是隨機發生的,後代有可能出現較有利特徵,也可能出現不利的特徵,祇是環境的因素,使有利的特徵可保留下來,擁有有利特徵的個體便有較多機會產生後代。

60.  C

: 使用遺傳工程生產人類胰島素的過程大致如下:

(1)   把人類胰島素的基因切下來。

(2)   把這基因置入細菌內。

(3)   細菌負責生產人類胰島素。

因此,這過程根本不需要大量胰島組織。細菌繁殖速率快,因此生產大量胰島素速率較快。留意,生產成本是較傳統方法低的,但之前的研發費用未計算在內的,所以為何這些涉及遺傳工程的技術要申請專利,因為懂得做的話,生產過程便不是那麼複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