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14日 星期三

DSE-2015-1B-題解

 DSE-2015-1B-題解

 

乙部

1.      A(1)

E(1)

D(1)

        : 純記誦。

        留意: 振動是粒子在液體或固體內的移動。聲波是空氣粒子的移動。聲波是人能探測到的粒子移動,因此聲波一定指空氣的粒子移動。

        傳遞聲波的是外聽道,因為於外聽道位置,仍然是空氣。

        耳咽管兩端分別是中耳及咽部。耳膜是分隔外耳及中耳的構造。

        耳蝸內是淋巴液,因此仍是液體粒子的移動,仍是振動。

        將聲波轉化為掁動的是耳膜。

2.      (a) 染色體/染色單體(1)

: X可見到一條一條的,因此稱為染色體或染色單體。如DNA處於無法分辨出一條一條狀態的話,會稱為染色質。階段A的細胞的細胞核內的構造使稱為染色質。

(b) 階段A(1)

                在階段A的遺傳物質散開/鬆散(1)

顯示DNA分子隨時可以進行轉錄(1)

   : 轉錄是於DNA未變粗,形成染色體前才能進行的。變粗時DNA鏈需要不斷互相纏繞才成。而轉錄前DNA的雙鏈需要先分開才成。因此遺傳物質呈鬆散狀況才成。當然,呈這狀況的話,也一定是要進行轉錄,也可能是進行複製DNA

        轉錄是根據DNA模版鏈,形成mRNA分子的過程。

   (C)

 

結果

理由

 

有絲分裂

減數分裂

子細胞的數目

 

 

有絲分裂涉及一次分裂,減數分裂則涉及2次分裂(1)

子細胞的DNA含量

2N

1N

在減數分裂時,同源染色體排成一對對並各自分開至子細胞,有絲分裂則沒有這現象(1)

        : 無論是有絲分裂抑或是減數分裂過程,開始前都會進行DNA複製的。因此有絲分裂祇要涉及一次分裂,便能變回原來的DNA數目。減數分裂最終的目的是要把染色體減半,要進行2次分裂才成。

        同源染色體是一對一對存在的。2N指的是含有完整一對對同源染色體的狀態,而1N指的是祇有同源染色體中其中一組的狀況。

        減數分裂的過程把染色體數目減半,但也不是隨便減半的,而是把同源染色體中的一對分開,從而把染色體數目減半。

3.      (a) 浮游植物 ---> ---> (1)

: 食物鏈的起始一定是生產者,圖中祇有浮游植物是生產者。食物鏈的剪咀代表能量傳遞,一定是單方向的。

留意: 浮游植物不是一個生物學的分類名稱,一般而言,藻類是淡水中或海洋中最常見的浮游植物,但藻類並不歸類成植物界,而是原生生物界。

(b) :

          :

          浮游植物

          正確形狀(1)

          標記(1)

: 任何生態錐體的底層一定是生產者,然後上層是初級消費者,再之後是次級消費者、三級消費者。至於形狀,便視乎是甚麼類別的生物。如生態錐體中涉及的生物體積、壽命等這兩個主要特徵是相同的話,那任何生態錐體的應該是正三角形的。

這題目的食物鏈涉及的生物體積差異很大,不可能有另一個形狀的了。浮游植物體積最小,因此數量應更多,鯊體積遠大於一般的魚類,因此數量最少。

(C) 當能量由較低營養級傳遞至較高營養級時,能量有所流失(1)

          同時,在較低營養級的個體體積較小(1)

          因此,需要較多低營養級的固體才可以以支持較高營養級的個體(1)

        : 以上是標準的能量流失作答方式。請好好記住。

(d) 以下任何兩項:

          - 解剖捕食者的消化道/腸,檢查內裡有甚麼獵物(1)

          - 實地觀察攝食關係(1)

          - 在實驗室進行實驗,以不同獵物餵飼捕食者(1)

: 留意,攝食關係指的是哪一種生物進食哪一種生物。當然,最準確的是實地觀察攝食關係,其次是解剖捕食者的消化道。餵飼這方法不一定準確,因為在自然界,捕食者可能根本不會獵食實驗室中的生物。例如在動物園中可能用活雞餵飼獅子,但真實環境中根本不會發生。

4.      (a) 血型O (1)

: 留意,單憑仁杰可以輸血與他血型不同的人,不可以立即判斷他是O血型。因為,如他是A血型的話,他可以輸血給AAB血型的人。

但題目已指出他的父母分別屬AB血型,也指出他不能接受其父母的輸血,因此他既不可能是A,也不可能是B血型,便祇能是O血型,因為AB血型的人是不能輸血給與血型不同的人的。

(b) (i) ii (1)

 : O血型的人,紅血細胞表面不會產生任何抗原。因此一定是純隱性ii

   (ii) 父親: IAi    母親: IBi

        : 由於仁杰是O血型,他的等位基因是ii, 而這兩個等位基因一個一定來自父親,一個一定來自母親,而父母分別是AB血型,即分別帶有至少一個IAIB

(c) 仁杰的血液內具抗體A和抗體B (1)

          這些抗體會對抗父母親紅血細胞的抗原(1)

          若仁杰接受父母親輸血,會引致血細胞凝集 / 溶血(1)

: 以上是標準的解釋的寫法。留意,一般而言,是因為接受者體內血液有相應的抗體才能發生血液凝集,出現問題。由於AB血型的人血液內並沒有相應的抗體,所以可以接受任何ABO血型的血液。

 

5.      (a) 運動神經元(1)

它與效應器連接(1),即圖中的肌纖維

   : 肌肉是其中一種效應器,另一類是腺體。

   (b)     S 提供能量(1)

                以合成/分泌/再合成貯存在T內的神經遞質/化學信使(1)

   : 照片Q是神經肌肉接點,一方是神經元末端,另一端是肌纖維。圖中已標明肌纖維的位置,因此另一端應是運動神經元末端的構造,即突觸小體。小體內應有線粒體,一般呈桿狀,即S; 其他突觸小泡,即T。突觸小泡釋出神經遞質,而線粒體負責產生能量。

   (C) 神經脈衝到達後,會釋放神經遞質/化學信使至神經肌肉接點(1)

                這些神經遞質/化學信使以擴散作用跨越觸突(1)

                與肌纖維膜上的受體結合(1)促使肌肉收縮

   : 其實以上的過程跟神經脈衝由一個神經元傳至另一神經元是一樣的,祇是構造名稱不同而已

 

6.      (a) (1)

: 純記誦。磷脂是脂溶性的。細胞膜必須由脂溶性分子組成,否則便很容易溶於水中。

(b) 磷脂的親水部位向外,而其疏水部位向內(1)

          在細胞裡外的媒質都是水溶液(1)

          因此,只有親水部位與細胞液及胞外液有所接觸(1)

   : 由於細胞內及外面,基本上都主要是水分。因此親水部分必然自動與水分結合。

(c) (i) 蛋白質(1)

      : 純背誦。留意,細胞膜上的蛋白質對非脂溶性分子進出細胞非常重要。如果祇有磷脂的話,便祇能讓脂溶性及極細子、不帶電荷的分子進入(例如氧氣及二氧化碳)。但細胞需要的物質,絶大部分是水溶性的。

    (ii) 蛋白質散佈在雙層內(1)

           呈不對稱樣式/呈鑲嵌模式(1)

      : 純記誦的答案。

(d)

科學的本質

說明

 

科學模型/理論是按實驗數據/觀察所得來建構的(1)

科學需要想像力/創意(1)

 

: 說明必需使用資料中的具體事例。其實科學本質有時不易列出,因為有些科學本質根本不是進行科學研究時獨有的。

 

7.      (a) (1)

很多代謝反應在器官內進行/它是一個解毒的器官(1)

   : 許多代謝反應都會產生過氧化氫,為免損害細胞,許多細胞都同時會產生過氧化氫酶,催化分解過氧化氫成氧氣及水。

          而肝臟的代謝反應非常多,因此過氧化氫酶亦特別多。順帶一提,由於肝臟進行許多代謝反應,而代謝反應過程許多時亦會產生熱能,因此肝臟同時是身體提供熱能的主要器官之一。

   (b) 把過氧化氫和過氧化氫酶溶液在設定的溫度下培育10分鐘,然後才混合(1)

                以確保反應開始時,混合物已達到所設定的溫度(1)

   : 凡是進行涉及溫度的實驗,以上措施都是必需的。因為雖然水浴器是約40度,但試管內的液體本來祇是室溫,因此需要等一段時間才能量度。

   但問題是: 如何知道試管內的溫度已達指定的溫度?

   (c) 裝置可以收集氣體(1)

          裝置可以量度氣體體積(1)

      標註(1)

          例如: ()

        : 以上是最常目的收集氣體的方法。

       

8.      (a) I 型糖尿病 / 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1)

: I型糖尿病的原因是身體無法分泌足夠胰島素,莉莉的胰島素結果明顯遠低於正常值。

(b) (i) 莉莉的胰未能分泌足夠胰島素(1)

          在沒有足夠胰島素刺激下,體細胞減慢吸收葡萄糖以供呼吸作用/肝臟細胞減慢吸收血液葡萄糖轉化為糖原(1)

          因此,即使經過禁食12小時,她的血液葡萄糖水平下降緩慢/保持在高水平/超越正常水平(1)

   : 以上是標準的作答方法。宜記熟。

    (ii) 在沒有胰島素的抑制效應下,莉莉的胰分泌大量胰高血糖素(1)

           高水平的胰高血糖素會刺激肝細胞(1)

           促使糖原/氨基酸轉化為葡萄糖(1)

           維持血液內有高葡萄糖水平

   : 禁食後,即使沒有胰島素的抑制,胰仍然會分泌較多胰高血糖素,以提升血糖的水平。

(c) 少食多餐(1)

    避免進食在短時間內提升血液葡萄糖水平的食物(1),例如糖及碳水化合物

: 以上是所有糖型病患者(無論是I型或II)的建議膳食習慣,基本上的做法是減少短時間進食GI值高的食物。

 

9.      (a) 以分佈在葉子中的葉脈/維管束/木質部的剛性維持(1)

以葉肉細胞/薄壁細胞的膨脹度/硬脹度維持(1)

   : 圖中的植物的葉片於下午1時出現軟垂,明顯是需要靠植物細胞吸收足足夠水分後形成膨脹而維持挺直的。

          但基本上所有開花植物亦必定有堅硬的木質部,透過機械支持葉片。

   (b) 大量水分從葉子經蒸騰作用流失(1)/騰速率非常高

                水分的吸收速率較水分的流失速率低(1)

                葉肉細胞失水並軟縮(1)

          因此,不能支撐葉子維持直立位置/葉片下垂

   : 以上是標準的答法,宜好好記住。

   (c) 照片X顯示的形態(1)

                葉子平坦/完全展開(1)

                從而使外露的表面可以朝向光源(1)

                因此,可以盡量吸收光線以進行光合作用(1)

   : 葉片要垂直向著陽光,才能吸收最多光線。當然,由於太陽會移動,但葉片不會,因此葉片不可能長時間也垂直向著陽光的,但軟垂下來的話,角度便肯定更差。

 

10.  (a)

 

  標記(1)

  正確進化樹(1)

: 這進行樹的繪法相對較簡單,祇是留意一下進化樹的一般繪畫方式便可以。

   (b) 各個大陸的分離導致兩組始祖的隔離(1)

                隔離的每組始祖面對不同的環境情況(1)

                結果,由於自然選擇,牠們具有不同的進化/不同適應該獨特環境的特徵,在自然選擇下被選擇保留下來(1)

                直至牠們的基因組差異過大而不能品種間雜交(1)

   : 留意,以上的物種形成的機制的標準寫法,跟演化機制有些差異。演化不一定會形成新物種的。

   (c) 比較牠們基因的遺傳組成(1) / 重要蛋白分子的生化成分

   : 說得更準確是比較鹼基序列。蛋白分子生化成分(即氨基酸序列)不是最準確的,因為一個氨基酸由超過一個三聯體鹼基密碼組成。

   (d) 以下任何兩項:

                並不是所有生物可成化石(1)

                部分化石不完整/破壞(1) / 化石可能只有身體的一部分而不是整個生物

                有些化石存在於難以接觸的地區(1)

                化石紀錄存在缺失環節(1)

   : 以上可能是純記誦的,也可能憑常識推論出來。

 

11.  構造差異及維持血流方法

構造差異(S: 最高3)

維持血流方法(F: 最高5)

動脈的壁較靜脈的厚(1)

心的泵血動作形成高的血壓推動脈中的血流(1),動脈的厚壁能抵受這高壓(1)

動脈壁較靜脈壁有更多彈性組織(1)

 

動脈壁的彈性讓動脈可以反衝(2)維持動脈的血流

靜脈內有瓣,而動脈則沒有(1)

靜脈內的血流靠鄰近骨骼肌的收縮維持(1),這些肌肉的收縮擠壓血液,瓣膜可阻止血液倒流(1)

靜脈的空腔較動脈的大(1)

靜脈內的血壓相對低(1),較大的空腔可減低血流的阻力/增加血流的速度/血容量(1)

 

        : 以這類題目來說,這年的題目算是最容易的,因為基本上所有作答內容及組織方式,教科書內已提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