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
中五期末考試卷1A
建議答案及題解
1.
A
解: 純記誦。細胞壁的基本成分是纖維素,部分植物細胞壁含有其他碳水化合物,例如木質素。木質部細胞的細胞壁便含有木質素。
2.
C
解: 澱粉在口腔內分解成麥芽糖,依靠的是唾液澱粉酶,澱粉酶並不是位於膜上。但留意,腸壁上皮細胞的雙糖酶則是位於膜上,雙糖酶可把麥芽糖分解成葡萄糖。神經脈衝越過突觸,要依靠神經遞質的傳遞,並需要另一方神經元表面的受體接收才能引發下一神經脈衝。
3. B
解: 以上是吞噬過程,細胞膜要具流動性,即可變形,才能把大物質吞進細胞內。
4. B
解: 純按實驗結果推論。分解所需時間愈短,代表反應愈快,即酶的活性愈高。pH值是7時,所需時間最少。
5. D
解: 純記誦。促進鐵的吸收的是維生素C,維生素D則是促進鈣及磷的吸收。
6. B
解: 純記誦。乳化指的是把大油滴變成許多小油滴,可增加酶作用的表面積。
7. D
解: 肺內氣壓較大氣壓力低的話,空氣便流入,肺部體積便會上升。這時候的過程是「吸氣」。
8. B
解: 純記誦。胸膜位於肺的表面,胸膜可分泌水狀液體,但作用是減少肺部移動時的摩擦。讓氣體先溶解在其中的是位於氣囊壁表面的水狀液體,然後藉擴散穿過氣囊壁,進入微血管內。
9. C
解: 純記誦。R是二尖瓣,S是三尖瓣(呈Y形),因此R是位於左心房與左心室之間。含氧血來血肺靜脈,先進入左心房,經R進入左心室,然後經Q進入大動脈。P是肺動脈涉及的瓣膜,位於心臟的後方(肺位於心臟後方)。
10. D
解: 心室收縮時,會把血液經P進入肺動脈,及經Q進入大動脈。因此P及R會打開。但R及S會關閉,以防止血液倒流回左心房及右心房。
11. D
解: 純記誦。於葉片主要透過氣孔,於莖部透過皮孔,於根部透過根毛細胞表面。
12. B
解: 水分於木質部向上運輸,依靠的是蒸騰牽引拉力,而蒸騰作用主要透過葉片氣孔進行,因此葉片數目及氣孔數目非常影響蒸騰速率。木質部細胞的木質素含量會影響細胞壁的透性及細胞壁的厚度,相對而言,影響水分運轉的程度可以不計。
13. A
解: 純記誦。更準確的答法是DNA複製於間期中有絲分裂開始前才進行。留意,祇應有DNA複製的寫法,不可能有染色體複製的,因DNA變成染色體後,根本不可能進行複製。
14. B
解: 純記誦。姊妹染色單體於有絲分裂中末期進行。完整的有絲細胞分裂過程分為3個階段: 間期、有絲分裂及胞質分裂。
15. C
解: 純記誦。以上是姊妹染色單體分離的過程,於後期進行。
16. B
解: 花粉粒是雄配子的載體,因為花粉粒並不會與胚珠結合,而是長出花粉管,把雄配子載送至子房內的胚珠位置。一般而言,祇有蟲媒花的花粉粒的表面才是粗糙和帶黏性的,這樣才可以黏附於昆蟲上。風媒花的花粉粒不需要這特徵。但所有花的柱頭上皆是黏性的,因為有糖分及水,以提供營養供花粉管發育。
17. D
解: 純記誦。但留意,細菌的所謂生長,其實是繁殖。
18. A
解: 光強度增加時,虹膜的放射肌會放鬆(環狀肌收縮),瞳孔會縮小(留意,不是收縮),減少光線進入,以免過強光線破壞感光細胞。留意,光線的多少雖然會影響影像的清晰度,但跟聚焦無關,聚焦依靠的是睫狀肌。
19. C
解: 如觸到釘會自動縮手,代表涉及的反射弧(即X、Y及XY之間的神經元)的神經元沒有損壞或受到影響。痛感來自大腦,因此無法產生痛感,代表由脊髓傳送至腦部的神經元(即圖中Z)或腦部相關位置(圖中沒有顯示)的神經元受到影響。
20. C
解: 純記誦。圖中肌肉位於小腿後方,連接腳掌。收縮時,踝關節(小腿與腳掌間)會伸直,因此是伸肌,可提起腳尖站立。
特別留意,腳掌完全接觸地面時(如圖中),相關的關節(即踝關節)是處於屈曲狀況! 但人是伸直直立的,因為平時我們是很少用腳尖站立的。
21 D
解: 純記誦。留意,血糖調節是DSE範圍內唯一一個不涉及下丘腦及垂體的調節例子。胰既是血糖感受器的位置,也同時是協調中心,按情況分泌胰島素及高血糖的量,從而調節血糖水平。
22 A
解: 附生(留意,不是腐生!)植物祇依附樹幹上生長,從而能固定位置獲取更多光線(因為可依附在較高位置)得到益處。但被依附的樹木則沒有任何傷害,因此是偏利共棲。
菇類進行是腐生營養,分解死去的生物遺留物(例如樹皮)獲取營養,不是寄生。不過亦留意,如有太多腐生式生物於樹木上時,仍會對樹木有一定的影響的。
地衣中藻可進行光合作用,製造食物供真菌吸收,真菌則覆蓋藻類,保護藻類避免失水過多,同時真菌也可分泌物質,溶解岩石的物質成無機鹽供藻類吸收。因此雙方的生態關係是互利共生。
菟絲子纏繞植物,吸管插進植物莖部,吸取內裡的營養,因此是寄生物。
23 D
解: 由於題目的圖中已註明針筒的活塞已固定,因此針筒是不可能移動的。圖中的水生植物會進行光合作用,釋出氧氣至活塞內的空間,使內裡的氣壓上升,液體便向下移動。因此移液管的液面(下方位置)會下降。
24 A
解: 純記誦。NADPH及ATP是貯存了由光反應而來的能量。
25 D
解: 純記誦。乙酰輔酶A是糖酵解與克雷伯氏循環之間化學反應的物質。進入克雷伯氏循環前,乙酰輔酶A會釋出輔酶A,把剩餘的乙酰基帶到克雷伯氏循環中,與四碳化合物結合,形成六碳化合物。
26 B
解: 斑塊在冠狀動脈(而不是靜脈)內壁形成才會引致冠心病。動物內臟含較多脂肪,冠心病患者不宜進食。由於在血管內壁形成斑塊,血管會收窄,彈性會減弱。
27 B
解: 登革熱及瘧疾主要都是經蚊子傳播。愛滋病是體液傳播,而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SARS)經飛沫或空氣傳播。霍亂細菌經食物或水傳播,乙型肝炎經體液。胃腸炎經食物或水傳播,(肺)結核病經空氣傳播。
28 C
解: 抗生素的作用機制是干擾生物的代謝作用,病毒於細胞外並沒有代謝作用,因此無法對付。
抗生素由微生物(主要是真菌)產生,抗體由B淋巴細胞產生。
抗生素並不能記認病原體,但有些抗生素也具針對性,祇干擾某些細菌的某些代謝反應。
能記認病原體的是記憶細胞,並不是抗體。
抗生素的作用一般是非專一的,所有抗體的作用則是專一的。
29 D
解: 其實第一次跟第二次的抗體較有效,皆能殺死病原體,祇是第一次免疫反應產生的抗體數目較少而已,因此需要較長時間才能殺死所有病原體。第一次免疫反應可以由接種引發,也可以是自然感受病原體引發。
第二次免疫反應,身體會於較短時間內,便可產生較多抗體,因此有較強的免疫性。
30 C
解: 接種的是抗原,接種後身體要花一些時間才能產生抗體,因此免疫性開始較慢,但完成整個接種過程後(一般兩次),身體會產生較多抗體,免疫效果可維持較長時間。因為母乳內已有抗體(不是抗原),餵哺後嬰兒可立即獲得免疫性,但消失得也快,維持效果不長。
31 A
解: 題目中已指出亨廷頓氏舞蹈症是一種顯性遺傳病,相關等位基因於常染色體上(即不是性連遺傳)。如患舞蹈症的人是顯性純合的話,即個體2、4或6,那他們必定把屬於顯性的患病等位基因傳給下一代,下一代便一定有患病的人。但2,4及6的下一代皆有正常的。因此以上家族中沒有人是顯性純合的。
32 D
解: 根據個體1(正常),2(正常)及他們的下一代個體5或個體7(患病)的性狀,推論正常是顯性性狀。
重要提示,從譜系中推論顯性抑或隱性,祇有一個方法是正確的!
先找出親代性狀是一樣的(上圖中1及2, 3及4, 10及11),然後從這些親代中查看下一代有否出現不同的性狀。正常1及2生下患病的5及7。正常的10及11生下患病的13。因此根據1,2及5(或7),或者10,11及13,可推論出正常是顯性的。推論寫法也一樣,以下用1,2及5作為例子:
個體5是患病的,因此一 定含有患病的等位基因,
他的患病等位基因一定來自其親代,即1或2,
即個體1或2一定含有患病等位基因。
但個體1及2皆是正常的,即也一定含有正常等位基因,
因此起碼其中一人一定同時含有患病及正常等位基因,即是雜合的。
於雜合情況下顯現的性狀是顯性的。
33 B
解: 純記誦。留意,轉譯的過程是根據mRNA上的遺傳訊息,制造一條多肽的過程。
34 D
解: 純記誦。DNA聚合酶是於DNA複製時使用的,即是把核苷酸聚合時的。重組DNA的過程中,並沒有核苷酸的聚合。
35 C
解: 能力(例如游泳)不是分類的準則。
36 A
解: 最準確的是DNA在鹼基序列上的差異,其次是某種蛋白質在氨基酸序列上的差異。體形的差異不是生物分類的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