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7日 星期四

2021-22 中四下學期期考MC題解

 中四生物建議答案

2021-2022 期考

 

選擇題

1.      A

: 細菌對抗生素有抗性的話,便不會被殺死,如被殺死的話,便會形成清晰區,抗生素F周圍完全沒有清晰區,代表這種細菌對F有抗性。清晰區愈大,殺菌效能愈高。

2.      D

: 留意,單純描述曲線,題目中三項都是對的,描述曲線時,祇應出現圖表出現的項目(男性、女性、年份及死亡率),任何不是這些項目的,都屬推論,而不是描述,描述曲線時會出現一些形容詞及相關動詞。不過亦留意﹕描述的內容未必人人皆認同的,所以要列出原始的數據,讓人參考。

3.      A

: 對圖表結果的解釋是估計的,不一定真的,合理便成。是否真的要再作研究。缺乏運動及進食高脂食物會使血液內脂質容易積聚。吸煙會導致冠心病。

4.      C

: 所有白血細胞(吞噬細胞及淋巴細胞皆是)都是於骨髓製造。但不同的白血細胞於不同的器官成熟。

5.      D

: 純記誦。產生抗體的是由B細胞分化而來的漿細胞。殺手T細胞會殺死受感染的體細胞(留意,不是殺死病原體)

---

6.      C

: 臍動脈由胎兒心臟而來,至母體胎盤進行物質交換,從母體獲取氧氣及養料,並把代謝廢物(包括二氧化碳及尿素等)送回母體。因此臍動脈含有較少氧及養料,但有較多二氧化碳及尿素。

7.      B

: 月經指的是子宮內膜脫落的過程,圖中應是第48日及第3641日。

8.      D

: 排卵約於月經開始後第14天,因此大約應是第18 (14+4)或第50(36+14),前後可能會有1-2天的誤差。

9.      B

: 圖中的花依靠昆蟲傳播花粉,平滑的花粉粒不適合昆蟲黏附的,肯定不是蟲媒花的特徵。花藥位於花朵內是蟲媒花的必然特徵,有蜜腺則未必,但絶大多數蟲媒花也有。

10.  D

: 生產植物X依靠插枝,屬無性繁殖。生產植株Y依靠花朵,屬有性生殖。有性生殖的後代一定涉及較多的遺傳變異。兩者的後代皆是雙倍體。以上的無性生殖屬營養繁殖,本身是有營養,因此繁殖速度較快。但如母株本身有疾病的話,採用營養繁殖便較易傳給後代,因為後代的生長位置祇在母株附近。

11.  D

: 生殖包括多個過程,產生配子需要減數細胞分裂,但其他過程涉及的都是有絲細胞分裂。

12.  B

: 染色單體是已複製的染色體中兩個成員的名稱。虛線代表染色單體之間的距體,開始分成兩條染色單體時,染色單體的距離一定愈來愈遠,因此於第20分鐘開始。

13.  B

: 15分鐘時,染色單體距離兩極是15,但最終分開後兩條染色單體距離是30,代表於0-20分鐘時,染色單體位於細胞中央位置(赤道)

14.  A (取消)

: 蒸騰速率是失水的速率,失水是用重量計算的。因此蒸騰速率是(450-445)/實驗時間。留意,中文版的題目沒有實驗時間,因此無法計算到的。

15.  A

: 已吸收的水分於玻璃管的讀數而來,即20-14.5=5.5g。保留的水分是已吸收水分減去失去的(5g),因此是0.5g

16.  D

: 留意,油層可阻隔空氣的水分之間的物質交換,既可能阻隔空氣進入水中,也可以防止水分蒸發。於這實驗中,由於要量度失水率,因此要防止水分自玻璃管向外散失。如不用量度吸水速率的話,是不需要油層的。

17.  A

: 祇有進行光合用的細胞才會有淨吸收二氧化碳。圖中P(柵狀葉肉細胞)S(海綿葉肉細胞)R(保衞細胞)皆有葉綠體。但以P最多。

18.  C

: 嚴格來說應是主要運輸水分的構造,因此是P(木質部)S(微血管)

19.  A

: 除了肺靜脈及臍靜脈之外,其他靜脈都含缺氧血。

20.  A

: 淋巴微管跟微血管相似,都沒有瓣膜。淋巴管才有瓣膜。

21.  D

: 紅血細胞約120天壽命,吞噬細胞短得多,因為吞噬病原體後,吞噬細胞也容易死亡的。

22.  A

: 緊記,肺內氣壓大於大氣時,氣體便由肺部向外流出,即呼氣。因此X點時應是吸氣過程,吸氣時橫隔膜會收縮,橫隔膜會呈水平位置。肋間肌收縮,使肋骨籃向上及向外移動。

23.  A

: 緊記,肺內氣壓大於大氣時,氣體便由肺部向外流出,即呼氣。因此X點時應是吸氣過程,吸氣時橫隔膜會收縮,橫隔膜會被拉平。肋間肌收縮,使肋骨籃向上及向外移動。胸腔體積會增大,肺部氣壓會下降,肺部氣壓低於大氣時,氣體便進入。

24.  B

: 圖中的實驗顯示於稀鹼的情況下,這種酶會消化蛋白質。胰臟分泌胰液至十二指腸(呈微鹼性),內有蛋白酶。

25.  A

: 圖中顯示P在胃部並沒有被消化的情況,因此P應是脂質。脂質開始被消化的位置是十二指腸(小腸)Q在胃部時沒有被消化,但開始時已消化了部分,因此應是澱粉,澱粉於口腔已被澱粉酶消化,但胃部祗有蛋白酶,因此到胃部時消化率便不再增加。

26.  B

: 胃之後是十二指腸,十二指腸之後是迴腸。留意,Y不是大腸的原因是,圖中發覺Y中仍有食物被消化。但大腸位置已沒有酶,不會再消化食物了,因此Y是迴腸。

27.  D

: 胰管閉塞的話便不能分泌胰液至十二指腸。胰液呈鹼性,可中和胃部而而來的酸性食糜,沒有的話,食糜便保持酸性。胰液內含有澱粉酶、蛋白酶及脂質酶,沒有的話,三者的消化也受到影響。

28.  B

: 維生素D可促進鈣質於小腸吸收,缺乏的話,鈣質不易被吸收,身體會因缺鈣而導致骨質疏鬆(成年人)或軟化(小孩)。但骨骼內並沒有維生素D

29.  C

: 本立德試驗測試還原糖,正反應是產生磚紅色沉澱物。碘液試驗測試澱粉,正反應是形成藍黑色溶液。DCPIP試驗測試的是維生素C,正反應是使DCPIP褪色(由深藍色變透明)

30.  B

: 能提供能量的食物本質祇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及脂質。而脂質的能量值約是其他的兩倍。因此基本上把碳水化合物的重量+蛋白質重量+脂質重量x 2便可得出最多能量的食物。

31.  B

: 兒童成長需要較多蛋白質及鈣質。但維生素D可促進鈣質吸收,因此雖然牛肉含豐富蛋白質及鈣,但也不是適宜的食物。當然額外補充維生素D另計。兒童亦需要足夠能量,雖然飯沒有維生素D,但脂質不高,適合兒童。

32.  C

: 已變性的酶的活性部位已變形,不可能回復活性。37度是人體整體而言的最適温度,不是大多數酶的最適温度。酶一定是蛋白質組成。

33.  D

: 過氧化氫會釋出氧氣,氧氣可使餘燼的木條重燃。

34.  D

: 實驗結果是片狀的馬鈴薯釋出較多氧氣。但馬鈴薯都是5g的,因此片狀的不可能含有較多過氧化氫酶。

35.  A

: 圖中的植物細胞呈質壁分離現象,這是細胞質失水的後果。細胞質的水勢較外界(蔗糖溶液)高,水分便藉滲透作用離開。

36.  D

: 溶液S5%,濃度最高,高錳酸鉀分子擴散至馬鈴薯內便較多。

37.  D

: 擴散速率跟濃度差成正比。這過程是擴散,不是滲透。滲透祇涉及水分子。實驗A的馬鈴薯形狀及大小是一樣的。

38.  D

: 實驗B的馬鈴薯體積相同,形狀不同,形狀不同會導致表面積不同,實驗B的溶液則相同。

39.  C

: 純記誦。原核細胞及植核細胞皆有RNARNA用以製造蛋白質。原核細胞沒有線粒體,但仍能進行呼吸作用的。

40.  D

: 高倍觀察的光度較低,因此需要集

2022年1月23日 星期日

2021-2022 年度上學期(中五生物科期考)建議答案及解說(I)

 

2021-2022 年度上學期

中五生物科期考

建議答案及解說

 

I. 選擇題

 

1. B

: 與植物細胞比較,動物細胞沒有細胞壁(1),葉綠體(3)及大液泡(8)

構造4是線粒體,6是細胞核。7是光滑內質膜,5是粗糙內質膜,2是細胞膜。

2. B

: 構造5是粗糙內質網,是產生蛋白質的構造,因為表面有核糖體。留意,蛋白質的產生並不祇位於粗糙內質網,祗要有核糖體便成,細胞質內有自由的核糖體的。

脂質主要於光滑內質網(7)製造。而葡萄糖是光合作用的產物,因此於葉綠體(3)內產生。DNA複製位於細胞核內,因此於構造6

3. C

: 純記誦。同源染色體中兩個成員於減數分裂第一次分裂的後期發生。分卜離後,DNA含量應減少,因此是階段IIIII之間。減數細胞分裂前木DNA會先複製,即階段III間。第二次減數分裂時,姊妹染色單體會分離,因此DNA數量再減半,即階段IIIIV之間。

4. B

: 突變是DNA上的鹼基分子出現變化,所謂遺傳密碼指的是鹼基分子的種類及排列。減數細胞分裂後,每一個配子內的遺傳訊息皆不同,因此配子的隨機結合一定也造成遺傳變異。

染色體中兩條染色單體是複製而來的,因此染色單體分離不會造成遺傳變異。

但留意,實際上,由於減數細胞分裂進行時同源染色體會進行互換,導致兩條染色單體的遺傳訊息也未必會一致,因此實際上減數分裂後的4個子細胞內的遺傳訊息也不一樣。不過,這個變異是來自互換,而不是染色單體分離。

5. A

: 酶可使化學反應所需的活化能下降。酶本身不會提供活化能。但降低活化能後,其實相關化學反應的中間過程已不一樣,祇是反應物及產物不變而已。

其他選項都是對的,好好記住。

----

6. B

: 所有生物要貯存甚麼成分,必需先把這些成份轉成不溶於水也可以,否則便很易隨生物失水時一併流失了。不溶於水,也不會影響細胞質內的水勢,那便不會干擾水分的進出細胞。事實上,於葉綠體內,進行光合作用後產生的糖也會被快速運走或轉變成澱粉。

7. B

: 於木本植物內,氣體可藉擴散作用進出葉片的氣孔,莖部的皮孔及根部的表皮細胞。

氣體不能經葉片表皮細胞進出,因為葉片表面有角質層。根部需要吸收水分,表皮沒有角質層,氣體可自由經根表皮細胞進出。

8. C

: 純記誦。輸導糖及氨基酸等食物分子的是韌皮部(R)。上圖的是根構造(純記誦,中央有一呈十字的組織,是木質部)

9. B

: 按構造推論,上圖的是根部(因為中央有一呈十字狀的組織),構造T突出來,是根毛細胞(根毛細胞是根表皮細胞的一種),突出物可提供較大表面積吸收水分及礦物質。

10. A

: 於氣泡蒸騰計中,氣泡移動的距離顯示的植株吸水的程度。如假設植株失水與吸水速率相同的話,也可勉強視作失水速率。氣泡移動愈多,代表失水愈多。由於實驗中的枝條沒有根部,失水主要經莖部及葉片。以上實驗中沒有用凡士林塗抹莖部,因此無法對莖部是否失水作出任何推論。

上題中已知葉片祗有下表皮有氣孔,已實驗結果是塗抹下表皮的話,失水減少最多(113-27=86),因此可推論水份主要經氣孔散失。如只在葉片下表皮塗抹凡士林的話,仍有水分散失(113-86=27),但較下表皮少,但上表皮沒有氣孔,因此可推論部分水分經葉片的角質層散失。

留意,如把上表皮及下表皮都塗抹凡士林的話,氣泡仍有移動,但由於沒有使用凡士林塗抹莖部,不確定這少量的氣泡移動是否跟水分從莖散失有關,還是祇是因為吸水的關係。

11. D

: 骨質疏鬆症的成因是體內缺足夠的鈣質。曬適量陽光可使皮膚產生維生素D,維生素D可促進鈣質的吸收。進行負重運動可使身體造骨的化學反應較快,使骨質增加。奶含豐富鈣質。鐵質跟骨質生長無關,鐵質主要用作製造血紅蛋白,缺鐵會引致貧血病。

12. B

: 純記誦。一氧化碳會進入母體及胎兒的血液,一氧化碳會跟血紅蛋白結合,使血紅蛋白無法攜帶氧氣,使胎兒發育不良。焦油是煙內主要引致肺癌的物質。尼古丁會刺激心跳,但也會使人上癮。

13. D

: 酒精於肝臟分解(肝臟有解毒功能),離開肝臟的第一條血管(即肝靜脈),肝靜脈然後連接下腔大靜脈(4),因此於圖中應於血管4首先被找到。

14. B

: 氧氣來自肺部,因此由肺部往心臟的血管氧含量是最高的。其他所有器官及組織都會消耗氧氣。第一次來自心臟的血管(即動脈)含氧量應最高(肺動脈除外),因此血管1(肝動脈)含氧量應肯定是最高。其他血管,包括肝門靜脈(3)、腎靜脈(2)及大靜脈(4)含氧量都較低。

15. B

: 氧氣來自肺部,由心臟通往肺部的動脈(肺動脈)是缺氧血,含氧量很低。微血管內的血液成分跟其他血管沒分別。小動脈連接組織或器官,由組織或器官離開的血管才稱為靜脈。

16. D

: 這題目實際考核的是有性繁殖(形成種子)及無性繁殖(形成塊莖)的比較。有性繁殖一定涉及兩個性別(一個雌一個雄),但親代個體則可能祇有一個(因雌雄同體,尤其是花朵),無性繁殖則一定涉及一個性別及個體。

有性繁殖的後代遺傳成分一定跟上一代不同,而無性繁殖則一樣。

無論有性繁殖抑或無性繁殖,後代皆是二倍體。祇有配子才是單倍體的。

17. C

: 長而突出的柱頭無法輕易讓昆蟲接觸到,那就不可能屬於蟲媒花。除了柱頭突出之外,風媒花的花藥及花絲也會懸垂於花外。

其他特徴皆不是必要的。

18. C

: 塊莖屬無性繁殖的構造,環境合適時,塊莖內已儲存的食物會被水解,進行呼吸作用,釋出能量(這過程不稱為消化),使枝條進行生長。因此塊莖的乾重會下斷下降。枝條的乾重不會開始便上升,開始時會祇進行細胞分裂,祗有真正葉片長出後,進行光合作用後,枝條的乾重才上升。

19. A

: 純記誦。構造D祇產生精子,不負責產生精液內的液體成份。精液內的液體由其他腺體負責,包括圖中深色的構造,例如A(儲精囊)、前列腺及尿道球腺。

20. C

: 這圖中的第21號染色體有三條,屬不正常,患了唐氏綜合症,屬遺傳病。但不是基因出現突變。這圖中的性染色體一長(X染色體)一短(Y染色體),屬男性。人類的性別由XY染色體決定,男是XY,而女性是XX

21. C

: N(種皮)Z(羊水)皆具保護下一代功能。

M是胚根,是胚的一部分,應與胎兒相類似。

O是子葉或胚乳,是儲存食物供胚發育之。人類沒有儲存的食物供胎兒發育,胎兒的營養來自母親,以供應營養角度而言,應與X(胎盤)Y(臍帶)相似。

22. A

: 這實驗裝置的自變項是有沒有煮沸種子,而依變項是澱粉凝膠有沒有被消化。澱粉酶的效果不是研究項目,澱粉酶的作用是已知的,可催化分解澱粉質。如研究澱粉酶溶液的話,應裝置另一對照裝置(沒有澱粉酶)

因此這實驗研究萌發種子是否會產生澱粉酶消化澱粉。

23. C

: 很明顯,細胞是由PR然後QH是細胞分裂區,細胞剛開始進行分裂,沒有變大及未形成足夠細胞器。於G是延長區,細胞開始變長及變大,F開始是分化區,細胞開始分化成不同類型。

24. B

: 種子萌發時會吸收水分,鮮質量開始時一直會上升的。但子葉不是真正葉片,是種子內供應胚發育所需食物的構造,子葉內的食物會不斷被消耗,因此過了一段時間後,子葉便消失,鮮質量自然會下降。

25. A

: 移除角膜前方部分構造,會使角膜變薄,曲率變小,折射光線後可達致較遠距離。近視的徵狀是對焦後落在視網膜前方,因此把角膜變薄可矯正近視。

26. D

: 純記誦。黃點含大量視錐細胞,負責感受光的刺激。盲點沒有感光細胞,是視神經離開眼球的位置,因此負責傳遞神經脈衝。

27. B

: 純記誦。對莖部而言,生長素濃度較高,便刺激生長。因此把生長素置於黑暗中的芽鞘右方的話,芽鞘右方生長便較快,會彎向左方生長。黑暗中莖尖仍會分泌生長素,因此無論是QS的芽鞘仍會向上生長。

芽鞘P有單側光,光線會使莖尖的生長素移向背光面,但背光面莖尖下方被切去,因此生長素無法向下擴散至生長區,結果兩側的生長素可能差不多,最終無法生長。當然如P右方的芽鞘仍有部分生長素的話,那可能仍會變向左方的。

28. C

: 髓鞘的作用可保護神經纖維(注意,不是保護神經元!),防止神經脈衝誤傳至其他位置及加速神經傳遞速度。把時間除以長度的話,神經元3的傳遞時間應是最長的,因此最有可能是患髓鞘脫落症的人。

29. A

: 神經元2是由大腦通往脊髓的聯絡神經元,如受損的話,大腦的指令無法發送至脊髓,例如主動移動手臂這些動作無法完成。神經元1是由脊髓通往大腦的聯絡神經元,如受損的話,脊髓的訊息無法發送至大腦,因此不會感到痛楚。但不影響退縮反射,手指頭被刺,然後手臂縮起的反射動作,祇涉及3-->4-->5

30. B

: 神經元5是運動神經元,運動神經元連接至肌肉或腺體。睫狀肌是肌肉。

其他都屬於感受的位置。

31. D

: 使人致命主要是呼吸及心跳停頓,負責控制這兩項重要活動的是延腦。大腦負責隨意的動作。小腦負責協調肌肉活動(是協調,不是控制,控制是由大腦負責的。)

32. D

: 題目所示,神經元Y受過度刺激才會引致精神障礙,即是說神經元不受過度刺激便不會。

理論上可以有以下方法:

(1) 減少神經元X產生的神經遞質的數量,沒足夠神經遞質,神經元Y便不會受到刺激。

(2) 增加清除神經遞質的酶的數量或活性,使神經遞質更快被清除。(選項2)

(3) 注射一種能與神經遞質結合的分子,使產生出來的神經遞質無法與神經元Y的受體結合。

(4) 注射一種能與神經遞質受體結合的分子,使即使有神經遞質,也無法與神經元Y的受體結合。(選項3)

33. C

: 圖中的人的左腿的膝關節彎曲中,即肌肉3要收縮。踝關節也彎曲中,即肌肉2要收縮。

34. B

: 純記誦。相關骨(硬骨)來說,軟骨的活細胞比例更多。軟骨不能分泌滑液,分泌滑液的是關節構造的滑液膜。軟骨直接與骨連連,韌帶把骨與骨連接起來。

35. B

: 純記誦。中軸骨骼包括頭顱骨、椎骨及肋骨籃。腰帶及肩帶屬附肢骨骼部分。

36. B

: 純記誦。與骨比較,軟骨的礦物質比例不高,骨才是儲存礦物質的構造。留意,骨仍是活組織,有需要時會釋出礦物質,尤其是鈣及磷。

37. C

: 純記誦。負反饋的機制是: 某一體內因素(例如血糖水平上升),身體便進行一些調節(例如產生更多胰島素),從而令這因素下降。因此參數的變化一直是處於一個動態的平衡。

38. D

: 純記誦。有些激素是蛋白質,例如胰島素,有些是脂質,例如性激素。激素由腺體分泌後直至分泌至血液,沒有特定管道。有特定管道的屬外分泌腺,會把分泌物分泌至指定位置。例如胰液分泌至十二指腸。一種激素經血液運送,可以有許多目標器官,例如胰島素,目標器官除了是肝臟之外,身體其他體細胞也是目標。

39. C

: 留意,器官P是肝臟,Q才是胰臟。血糖水平上升時,胰臟探測到血糖水平上升,胰臟便分泌更多胰島素,胰島素到達肝臟後,便把葡萄糖轉化成糖原,儲存於肝臟,從而可減少血糖水平。

40. B

: Q是胰臟,切除後無法分泌胰島素及高血糖素,也不能分泌胰液。缺乏胰島素會使血糖增加時無法把血糖水平下降,腎臟無法重吸收所有葡萄糖,尿液中便出現葡萄糖。胰液內含有蛋白酶、澱粉酶及脂肪酶,缺乏的話,這三種食物本質也無法有效被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