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9日 星期六

香港中學文憑考試 DSE 2020年卷1A 題解

 香港中學文憑考試 DSE 2020年卷1A 題解

1.      A

: 亞細胞結構指的細胞的構造,部分又稱為「細胞器」。原核細胞沒有細胞核,葉綠體及線粒體。但仍然有細胞壁及核糖體,不過細胞壁及核糖體的成份跟真核細胞不一樣,祇是功能相同而已。細胞膜的基本成份則是一樣的。

2.      C

: 開始時PQ都是透明的,祗有混合後才會變成藍色。由於祇有透析管內變成藍色,即代表祇有透析管外的溶質(Q)穿過透析管進入管內。亦由於管內的水位上升,代表水淨移動進入管內。

3.      C

: 水的水勢一定高於溶液Q,因此以水代替溶液Q的話,透析管內外的水勢差便會增加,滲透速率會更快,更多水分會進入,使毛細管內的液面上升至較高水平。

4.      A

: 純記誦。人體骨骼肌進行缺氧呼吸會釋出乳酸(沒有二氧化碳)。留意,缺氧呼吸分為兩個階段,一是糖酵解,二是乳酸發酵,即丙酮酸鹽轉成乳酸的過程,兩者皆是於細胞質內進行。線粒體內進行的是需氧呼吸其中兩個過程,分別是克雷伯氏循環及氧化磷酸化。

5.      B

: 純記誦。請好好記住。糖酵解也產生丙酮酸鹽及’NADH。克雷伯氏循環產生ATPNADHFADH

6.      B

: 分別是溫度、pH值及材料。嚴格來說,以上是三個實驗,不是一個。不過同一時間進行而已。

7.      D

: 留意,控制變量祗包括會影響實驗準確度的變量,而不是所有環境因素。由於酶於活組織表面進行(因為過氧化氫在溶液內,而不是在材料細胞內),因此控制表面積最為重要。其他變量(包括質量、形狀及體積)影響實驗結果,都是因為可能影響表面積而已。

8.      D

: 純記誦。這活性部位跟受質分子吻合才會開始反應。所謂酶變性,其實指的是活性部位形狀改變,使受質分子無法結合。超過最適溫度後,部分酶分子的活性部位受到破壞,因此酶活性下降了。溫度上升,酶的活性部位是否變形是隨機發生的。直至溫度太高,所有酶的活性部位皆受損,酶的活性便完全失去了。

9.      D

: 細胞P是粗糙內質膜,負責蛋白質的合成。胰可分泌的物質,包括激素(胰島素及高血糖素)及消化酶(包括澱粉酶、胰蛋白酶及脂肪酶)都是蛋白質。

10.  B

: 純記誦。請好好記住以上過程。吞嚥這反射動作由延腦控制。說話是隨意動作,但這分別跟不能同時發生無關。

11.  C

: 純記誦。但以上是常見的錯誤之一。請緊記,空氣進入或離開肺部,是跟氣壓差有關。如肺部氣壓少於大氣壓力,空氣便進入; 相反,空氣便離開。因此,不是空氣進入令肺部膨脹,是肺部膨張,使肺內氣壓下降至少於大氣壓力,空氣才進入。橫隔膜收縮,會使橫隔膜往下推,使胸腔體積增加,使肺部膨脹。

12.  D

: 肝門靜脈是位於小腸與肝臟之間的血管,把血液由小腸運至肝臟。進食後,水溶性的營養(包括單糖及氨基酸等),會先透過肝門靜脈運至肝臟,肝臟會按需要轉化葡萄糖及氨基酸成其他物質,因此肝靜脈內這兩種成分都較低。但饑餓時,血糖濃度下降,肝臟會把糖原變成葡萄糖,經肝靜脈運出。由於經過肝臟,肝門靜脈內的氧氣(雖然已經不多)再被肝臟吸去,因此肝靜脈含氧量一定更低。

13.  A

: 氣囊表面有水膜,但小腸絨毛沒有。吸收營養,除了藉擴散作用之外,也會藉主動轉運,因此絨毛上皮細胞具大量線粒體。但氣體於氣囊內進行交換完全藉擴散作用,因此氣囊內上皮細胞不需要大量線粒體。絨毛的上皮細胞有特化的細胞膜,呈凹凸狀,稱為微絨毛。但氣囊內的上皮細胞細胞膜沒有特化。

14.  B

: 組織液中的水回流至靜脈內是依靠滲透作用,因為可溶的血漿蛋白無法離開血管,使微血管內的水勢較低。但淋巴液的水勢跟組織液是一樣的,因為所有淋巴液的成分皆來自組織液,水分無法藉滲透作用進入淋巴管的。水分進入淋巴管是依靠流體靜壓差的,淋巴管內較低,因此水分進入淋巴管內。但淋巴管內流體靜壓較低的機制不在木DSE學習範圍內。水分由小腸腔進入微血管都是依靠滲透作用。因為葡萄糖及氨基酸等可溶性分子會藉主動轉運更多地進入微血管內,使小腸內的水勢相對較高,水便藉滲透作用進入微血管。

15.  B

: 緊記一原則。相似度愈高,親緣便愈大。

16.  A

: 單純突變祇會使下一代有變異。但分隔才使不同地方出現不同變異的下一代。因為不同地方的環境有些不同,分隔後便使不同的變異的物種存活的機會不同。

17.  D

: 傳統繁殖也可創造新物種,產生表現及於相同物種之間傳遞基因。

18.  C

: 以上的段落提及的並不涉及一個探究實驗,因此也沒有對照組。

19.  A

: 純記誦。單根據以上段落,祇能推論木DNA是由兩條鏈以相反方向排列。其他資料,已根據之前其他實驗而獲知。

20.  A

: 留意,題目已指明是有絲分裂,分裂後每個子細胞有4條染色體,即代表母細胞(細胞P)也一樣有4條染色體。分裂前一刻,染色體會複製,因此細胞P分裂前的DNA含量是X的話,分裂後應減半,變0.5X

再留意,染色體其實不是DNADNA纏繞蛋白質才變成染色體。

21.  A

: 純記誦。無性生殖的後代遺傳上一定完全相同。其他選項都不是一定的。

22.  C

: 純記誦。這是由低倍變高倍觀察的標準步驟。

23.  B

: 組織Z的細胞壁明顯較厚,沒有細胞質(留意,中間呈白色),屬已死細胞,是木質部組織。木質部組織負責把水及礦物質由下方根部位置往上運輸。

24.  B

: 組織Z是木質部細胞,已死,除了細胞壁保留之外,其餘所有細胞的構造皆已消失。

25.  A

: 子房形成的是果實,種皮由胚珠外層形成。花粉粒是雄配子載體,不是雄配子。花藥是產生花粉粒的位置,含有花粉粒。

26.  D

: 分化區的定義是細胞已進行分化(即已變成不同類型細胞)的區域,根毛是已分化的細胞,因此位於分化區。

27.  C

: 哪些是對照裝置要視乎實驗目的是甚麼。以上的實驗要探究生長素對枝條生長的影響,因此對照裝置應是沒有生長素。但沒有生長素有兩種方法處理,一是沒有任何東西(P),另一是保留原來盛載生長素的物質(瓊脂塊)。其他裝置,是探究不同濃度的生長素對枝條生長的影響。

28.  B

: 以上實驗的目的是探究生長素對枝條的影響,有生長素的話,枝條會生長,沒有的(PQ)便沒有生長。因此結論是生長素刺激芽鞘生長。較高濃度的話,生長更快(根據ST)。以上實驗並沒有供應光線及頂端,因此無法推論跟向光性及頂端的作用有甚麼關係。

29.  C

: 純記誦。常見的傳染病是需要記誦的。霍亂的病原體是霍亂細菌,主要經食物或水源傳播。

30.  C

: 當感受了一次抗原後(感染疾病或注射疫苗),身體會產生記憶細胞及抗體,當相同病原體再次入侵時,記憶細胞便可更快產生更多抗體對抗病原體。這是免疫反應的定義。

其餘三個選項都可以對抗病原體,但不是免疫力。

31.  D

: 純記誦。一型糖尿病患者身體無法產生胰島素,因此胰島素水平長期處於低水平。二型糖尿病患者身體可產生胰島素,甚至乎水平較健康人士更高,祇是身體體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度下降,無法發揮作用,使血糖水平不易下降。

32.  B

: 如果是捕食關係的話,兩者的種群數目升降應有先後之分的,但以上是同步的,因此祇能是互利共生。

33.  D

: 純觀察。有明顯不連續特性,因為沒有中間型態。但也有連續變異的特性。以上數目統計學上已算是可以的了,已超出100個樣本,因此更多樣本應該分別不大。一般有連續變異特性的,都由超過一對等位基因控制。

34.  D

: 植物的生長主要需要二氧化碳及水,光合作用可產生氧作為副產物,因此氧濃度應該最不可能影響植物的生長。

35.  A

: 回答這類題目通常用排除法。如果是X性連鎖隱性的話,個體9是患病女性,兩條X皆帶有患病等位基因,那一定會這患病特性傳給下一代所有男性。但個體14是正常的,因此推論並不在X染色體上。先排除選項BD的答案。如果是常染色體是隱性,那個體89都是患病的,下一代也必然是患病的,但個體14是正常的。

36.  C

: 根據個體8, 9 14,可推論出正常是隱性的性狀。因此個體34的下一代必然全是正常的,但要正常又要是男性的話,機會率便是0.5。因為生男生女的機會各自是0.5

2021年10月8日 星期五

香港中學會考2003年卷II 題解

 香港中學會考2003年卷II 題解

1.  C

: 馬鈴薯是開花植物,因此是有葉(2),沒有毬果(3)及有花粉。毬果是裸子植物(針葉樹)的繁殖器官。

2.  D

: 絛蟲是生存於人類小腸內的寄生蟲,約5-6米長,藉身體表面吸收小腸內已消化的食物。絛蟲沒有消化道,但這不算適應特徵。絛蟲頭部有鈎,是用來鈎著小腸內壁固定身體的。

3.  C

: 純記誦。表皮細胞及葉肉細胞都是活細胞,皆有細胞核、大液泡及細胞壁。但表皮細胞是透明,沒有葉綠體,可容光線穿透到達葉肉細胞。

 4.  B

: 構造2是胃,胃液內含有胃蛋白酶。構造3是小腸,胰臟會分泌胰液至十二指腸,胰液內含有胰蛋白酶,可消化蛋白質。

5.  B

: 小腸內壁的表面積最大,因此所有物質於小腸被吸收的量一定是最多的,包括水及礦物鹽。留意,書本會列出大腸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但大腸主要吸收水分不代表吸收最多。

6.  A

: 純記誦。這是測試脂質的方法。由於脂肪會溶於有機溶劑(酒精是其中一種),脂肪會溶於酒精中,然後會被沖走。這測試名叫「油漬試驗」。

7.  D

: 以上實驗裝置的原理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會吸去管內的二氧化碳,釋出氧氣,由於被吸去的二氧化碳被碳酸氫鈉溶液釋出的二氧化碳補充,因此氧氣量的增加會使管內氣壓上升,30分鐘移液管內氣體多了(0.45-0.2)0.25mL,即一小時產生0.5mL氧。

8.  A

: 純記誦。植物任何時間皆會進行呼吸作用,吸入氧氣並釋出二氧化碳,跟光合作用的氣體交換完全相反。部分呼吸作用釋出的二氧化碳會被用作進行光合作用,而光合作用釋出的氧氣,部分也會用作呼吸作用。

9.  C

: 氧氣供應不足時,骨骼肌會進行缺氧呼吸,產生乳酸。素有訓練的運動員的肺活量較大,每次可吸入更多氧氣,因此同等劇烈運動情況下,素有訓練的運動員比例上使用較少缺氧呼吸,釋出較少乳酸,而且運動後,也可吸入更多氧氣,更快轉化乳酸成其他物質。

10. C

: 其實未經訓練的人跟素有訓練的人,呼吸速率的變化是一樣的。隨著呼吸速率上升,血液內二氧化碳濃度上升,會使呼吸速率慢慢上升,但也有極限,到一定時間後,便不再上升。運動結束後,呼吸速率也不會突然下降的,體內的二氧化碳水平仍維持一段時間,而且身體也要吸入足夠氧氣以分解乳酸。

11. D

: 題目已註明是根尖,即進行的是有絲細胞分裂。有絲細胞分裂開始前,DNA會複製,染色體中兩個成員(染色單體)會分開。圖中可見各有4條染色體移向兩極,因此子細胞也應有4條染色體。

12. C

: 乳劑試驗用以測試脂質。溶液內含有脂肪酶,脂肪酶是蛋白質(所有酶皆是蛋白質),因此二縮脲試驗會呈正反應。本立德試驗可測試還原糖,葡萄糖屬還原糖。碘液試驗測試澱粉。

留意,二縮脲試驗可測試蛋白質這內容,已不在DSE生物科課程範圍內。

13. B

: 小腸吸收脂肪後,會進入絨毛內的乳糜管,乳糜管會通往淋巴管,淋巴管會通往下腔大靜脈,然後進入心臟,因此大部分被吸收的脂肪最先到達的器官是心臟。

留意,其他水溶性的營養,會經肝門靜脈,先到達肝臟。

14. B

: 完整的蛀牙過程是這樣的。糖果含有大量糖分,如殘留在牙齒表面的話,口腔的細菌會分解糖分,產生弱酸,弱酸會侵蝕琺瑯質,形成蛀牙。

15. B

: 骨骼呈堅硬是因為含有鈣及磷的化合物,如流失鈣的話,骨骼便會變後疏鬆和脆弱。骨骼內並沒有維生素D,但缺乏維生素D也會導致以上現象,因維生素D可促進腸道吸收鈣質。其實骨骼不斷流失鈣質,正常情況下也會不斷補充,如流失量較大的話,便會出現骨質疏鬆。

16. D

: 患夜盲症是缺乏維生素A,胡蘿蔔內含豐富胡蘿蔔素,人體可把胡蘿蔔素轉變成維生素A。便秘是因缺乏食用纖維,全麥麵包含有大量食用纖維及一些維生素A。平衡兩者的話,進食全麥麵包較易同時治療夜盲和便秘。

17. B

: 純記誦,要好好記住。更完整的寫法是: 肋間肌收縮,肋骨架向外及向上移動,橫隔膜收縮,橫隔膜變成平放,使胸腔體積上升,逼使肺部體積增大,肺內氣壓減少,肺內氣壓少於大氣壓力的話,空氣便進入肺部。

18. C

: 花粉、種子及玉蜀黍顆粒(其實也是種子)都是減數細胞分裂後的產物,遺傳成分不會相同。

19. A

: 天秤的重量減少代表失水的速率,而滴定管油層位置的下降則代表吸水速率。要量度速率,當然要計算時間。葉片的總表面積會影響失水速率,但不是量度吸水或失水所需的數據。

20. A

: 秤的讀數代表失水(蒸騰)速率。溫度較高,蒸騰速率較快,光線較多,氣孔開啟愈大(但有極限的),蒸騰速率也愈快。相對濕度較低(較乾燥)下,葉片內外的水分濃度差較大,蒸騰會較快,相反,如較潮濕的話,蒸騰會較慢。如相對濕度是100%的話,便無法有任何蒸騰作用。

21. D

: 骨骼系統分為中軸及附肢骨骼。中軸系統包括頭骨、胸骨、肋骨及脊椎,其他的都是附肢骨骼。1是鎖骨、3是上臂骨、4是盆骨。2是肋骨。

22. B

: 構造2是肋骨。吸氣時,肋間肌會收縮,肋骨架會向外及向上移動,協助換氣。肋骨架形成一個形狀,並保護肺部及心臟。肋骨內仍有血細胞,但不多,因此貯存紅血細胞不算作主要功能。

23. C

: 完整機制是這樣。由於靜脈的血液要靠附近的骨骼肌收縮,擠壓靜脈,使血液流動,配合靜脈內的瓣膜,使血液祇能單方向流動。坐了一段時間後,腿部肌肉收縮減少,經動脈流出至細胞間隙的組織液,無法及時回流至靜脈端,停留在組織細胞間,形成腫脹現象。

解決方法不一定要站起來走路,有意識地做一些腿部肌肉收縮的動作便可以。

24. D

: 留意,經煮沸的葡萄糖溶液代表溶液內沒有氣體,最主要是沒有氧氣。因此活酵母菌祇能進行缺氧呼吸,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及乙醇。乙醇溶於水,不影響液面水平。但過量的二氧化碳則無法完全溶於水,會經移液管液面離開液體,使移液管內的氣體體積上升,便逼使液面下降。油層會阻隔二氧化碳離開液面,不過如二氧化碳過多的話,由於氣壓較大的關係,二氧化碳一樣可以離開油層的。

25. D

既然是證明是否因活酵母菌引致,對照裝置便應找一些已死的酵母菌取代。留意,不是取消酵母菌。

26. D

: 純記誦,好好記住這機制的說明寫法。膽汁內的膽鹽可把大油滴變成小油滴,增加表面積使脂肪酶的分解效率更好。

27. C

: 留意,構造X位於上表皮,連接下方的氣室,因此構造X是氣孔,氣孔的功能是進行氣體交換,讓二氧化碳及氧氣進出葉片。

28. A

: 這葉片下方有大面積氣室,而柵狀組織祇集中於上方,因此應是浮於水面的葉片。如果是完全浸於水中的話,葉片便沒有氣孔。

29. C

: 構造2是耳咽管,連接中耳及咽部,功能是平衡中耳與外界的氣壓。如構造2受阻塞,例如閉氣時,中耳內外氣壓無法平衡,構造4(耳膜)便不能自由振動,使振動不易傳入耳內,使人不能清楚聽到聲音。

30. C

: 耳朵的功能是收集聲波,並發出神經脈衝(電流訊號)至大腦(構造P)。真正產生聽覺的是大腦聽覺中心。嚴格來說不是電流,是電脈衝。

31. A

: 構造P是大腦,負責有意識的動作。膝躍、心跳及瞳孔縮小是反射動作,不涉及大腦。留意,喝水是有意識動作,但把水吞至食道則是反射動作,由延腦負責。

32. B

: 愛滋病是病毒感染引致。食物中毒是因食物中有毒素或細菌引致,色盲是遺傳。貧血是因缺鐵引致。

33. B

: 屈肌的定義是,肌肉收縮時會使相應的關節屈曲的肌肉,肌肉1收縮時,膝關節會屈曲(上圖是伸直的狀況)。肌肉3收縮時,踝關節會屈曲(上圖中已是屈曲的狀況)

34. A

: 構造X是肌腱,連接肌肉4與小腿骨,斷裂的話,肌肉4收縮的力將無法傳至小腿,膝關節便不能屈曲或伸直,不能如常活動。

35. B

: 上圖顯示外界溫度下降,皮膚表面溫度也下降。外界溫度下降後,溫差便增加,更多熱能會藉傳導、對流及輻射向外散失。熱能散失後,皮膚小動脈會收窄,減少散熱,使皮膚表面溫度不會過度下降。

36. A

: 置身於相對較冷的環境30分鐘,除了減少熱能散失的方法之外,身體會提高肌肉的代謝率以產生熱能。皮下脂肪變厚是長期反應。感到冷時,汗液會減少,更多水分會隨尿液排出,尿液反而會變稀的。皮脂腺分泌跟防水有關,跟調節體溫關係不大。

37. A

: 地點1是鮑氏囊。進入腎元的血管內的血液的物質,於腎小球位置(鮑氏囊圍著的凹位)藉超濾作用進入腎元內。地點2是近曲小管,於這位置,基本上所有葡萄糖及氨基酸會藉主動轉運(主動運輸)再吸收回腎元周圍的微血管。

38. A

正常來說,血液內所有物質皆可於腎靜脈內發現,祇是濃度不同而已。雖然腎臟負責排走尿素,但也不可能百分百的。腎靜脈內的尿素濃度是最低的,但不是沒有。

留意: 此內容於DSE在選修部分(II)考核。

39. C

: 構造3是輸尿管。進行劇烈運動後,身體流失大量水分,血液內的水勢下降,腎元會重吸收較多水分,使尿液濃度上升。

40. C

: 樹木會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熱帶雨林是樹木主要集中的地方,砍伐雨林,會使空氣中二氧化碳未能及時被吸收,濃度便上升。

二氧化碳是溫室氣體,可吸收大量熱能,使全球氣溫增加。臭氧層破損會使更多紫外線進入地球表面。

41. D

: 光合作用會吸收二氧化碳,夏天時植物生長較多,二氧化碳吸收相對也多。其實跟北半球無關,不過,以地球計,大部分的陸地位於北半球。

42. A

: 純定義。同卵雙胎指的是來自同一粒受精卵,因此兩個胎兒的基因應是完全相同的。

43. C

: 食物變壞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滋生,分解食物,釋出有毒的物質,或使食物變質,不宜食用。鹹魚用鹽醃製,水勢太低,即使微生物也無法滋生。即食麵已經油炸脫水,也不適宜微生物生長。酸可抑制微生物生長,因此浸於醋中的蔬菜也不易微生物滋生。相對來說,經巴斯德消毒處理的奶祇能保存數天,這樣處理是為了保存奶的味道。

44. A

: 構造P是性腺,分泌精液中的液體部分,於青春期才開始分泌精液。構造R是睪丸,是製追雄激素及精子的構造,男性會不停釋出精子,祇是會暫時貯存於副睪丸中。男性的更年期較女性晚,即使50歲後,仍會製造精子。

45. D

: 結紮構造Q(即輸精管)後,祇是令睪丸產生的精子無法經輸精管到達陰莖位置而已。睪丸仍能不斷製造精子及雄激素的。

46. A

: 大規模農業活動,即主要大規模植植相同農作物,那害蟲種群會增加,自然生境自然會消失(因為要開墾耕地),大量使用肥料,亦更易使土地貧瘠,使土壤侵蝕。

47. B

: 純定義。於生物學上,祇有肌肉才能收縮。構造3是豎毛肌。5是微血管,4是汗腺。

48. A

: 構造2是表皮,表皮外層主要是排列緊密的死細胞,可防止水分散失及防止細菌入侵。受損的話,這兩者的功能皆會下降。表皮沒有微血管,因此不會流血。那即是說,如皮膚流血的話,一定已傷及表皮下的真皮部分。

49. D

: 構造2如受損,底層的細胞分裂區會進行有絲分裂,產生更多細胞,並分化成表皮不同類型的細胞。這些過程都需要充足營養及氧氣供應,因此血液供應量會增加。

50. B

: 同時刺激根及莖的生長,即要高於0的位置,根據上圖應是10-4 10-2 ppm。留意,於這濃度下,其實根及莖的生長也不是很快的。

51. D

: 這題目內容不在木DSE標準學習範圍內,但可推論出答案。正常來說,由於地心吸力(重力)的關係,水平放置的話,下方的生長素必然濃度較高,根部彎向下生長,即是說對根部而言,濃度愈高的話,生長愈慢。因此如上方塗上10-1ppm的生長素的話,根據圖中的數據,會抑制根部生長,因此下方便生長較快,使根部彎向上生長。

52. D

: 過程4是逆硝化作用,硝酸鹽變成氮氣。植物可吸收硝酸鹽,但無法吸收氮氣,因此土壤肥力會下降。留意,過程1並不是指植物可吸收氮氣,過程1其實並不是一個反應,空氣中氮氣會經固氮作用(由泥土或豆科植物根瘤細菌進行)變成銨化合物,然後銨化合物被植物吸收,於植物內進行同化作用,變成植物所需的蛋白質。

53. B

: 過程1是固氮作用和植物體內的同化作用,固氮作用需要固氮細菌的參與,為植物提供銨化合物,讓植物吸收。過程2是分解作用,這過程需要微生物(尤其是細菌)參與,腐生的意思是把有機物轉為無機物的營養方式。過程3由銨鹽轉硝酸鹽,是硝化過程,涉及硝化細菌。過程4涉及反硝化細菌。

54. A

: 無論是異花傳粉抑或是自花傳粉,由於涉及減數分裂,不同的花粉粒內的基因型都不同,必然會帶來遺傳變異。但異花傳粉相對來說,可產生更大的遺傳變異。留意,更大遺傳變異不代表對個體有利。有變異也不代表可除去不良性狀的等位基因。物種散播更廣是果實散播的結果,不是傳粉作用。

55. A

: O血型人是全適輸血者,可輸血給任何人。因此湯姆可接受安迪的輸血。雖然兩者的眼睛顏色都是棕色,但棕色眼是顯性性狀,因此確定他們是純合的。但如是藍眼的話,便可確定是純合的。已知捲舌是顯性,因此兩者可能是純合,也可能是雜合,因此無法推論父母是甚麼。由於兩者血型不同,肯定不是同卵孿生,因此染色體的遺傳成份也不可能相同。

56. D

: 純記誦。脊髓受脊椎骨保護。無論大腦抑或脊髓都是由腦脊髓液供應營養,但腦脊髓液來自血液的成分。大腦白質在內,脊髓白質在外。

57. C

: 純記誦。S是間期,Q是前期,染色體已可清晰可見,R是中期﹕染色體位於赤道中央,P是後期,染色單體分開。

58. A

: 純記誦。製造配子的地點是2(卵巢)8(胚珠)。給胚胎供應食物和氧的是3(子宮內膜)8(胚胎形的種子內的子葉或胚乳)5是柱頭,是花粉降落的位置,沒有保護雄配子的功能。

59. C

: 3 是子宮,胚胎發育的位置。7是子房,最終會形成果實,體積會顯著增加。8是胚珠,會形成種子,體積其實也會顯著增加的。

60. A

: 於生長階段,對人來說,其實體重或身高也可以。